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保羅哈吉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3日 11:44 來源:CCTV.com

  出生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哈吉斯從小在希區柯克和讓-呂克戈達爾電影的熏陶下長大,這是他對藝術和講故事著迷的早期動力。隨後,受安東尼奧尼的《放大》(1966)影響,他遷至英國,立志成為一名時裝攝影師,但是卻失意而歸,回到加拿大的Fanshawe學院學習電影。上學時,他利用暑期的在父親的建築公司打工。同時,哈吉斯還創作劇本自導自演,其中的一部分角色由在戲院工作的姐姐飾演。哈吉斯形容這些劇本是“糟糕的”。其中一部名為《OH!加拿大》的音樂劇甚至使他産生離開這個國家的念頭。

  在父親的支持下,哈吉斯搬到洛杉磯開始他的編劇生涯。白天他要幫人搬運傢具,為一個倉庫充當室內攝影師,晚上則要琢磨他的作品。他最終被CBC的Jack Humphrey選中為連續劇 “Hangin’ In”編寫劇本。隨後,在攻讀一門寫作課程的時候,哈吉斯又碰到了一名剛與其搭檔散夥的為“Diff’rent Strokes”編劇的朋友。哈吉斯為第二天即將上映的節目免費編寫了一個劇本,並得到了編劇的青睞。於是編劇希望哈吉斯能夠為他打工,作為交換,哈吉斯可以得到一張裝有軟墊的沙發。時至今日,這張沙發依然躺在哈吉斯的辦公室裏,象徵著他職業生涯中的轉捩點。

  1996年,哈吉斯製作了他的電影處女作,並身兼編劇與導演兩職。故事發生在1959年,4名俄羅斯的少年嘗試組建蘇聯的第一支搖滾樂隊。時隔8年,哈吉斯才製作了第二部電影,他將F.X. Toole’s 的小説“Rope Burns”改編成《百萬寶貝》,最終得到奧斯卡的肯定。雖然哈吉斯與最佳改編劇本獎擦肩而過,但是他以此證明自己在另一個領域中的成功。他與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深厚友誼使他獲得了參與製作二戰電影《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的機會。同時,哈吉斯導演了《撞車》(Crash), 這部人物關係複雜,探討種族問題的電影最終再次將哈吉斯推上奧斯卡的舞臺,《撞車》獲得了78屆奧斯卡6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導演獎,哈吉斯的電影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責編:趙蕾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