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年光影》拍攝、製作中的新發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15:57 來源:CCTV.com

  百年電影,不可避免的需要對中國一百年來的一萬多部影片進行描述和整合,大型文獻紀錄片《百年光影》將在展示經典中國影片片段的同時,大量採用鮮為人知的紀錄片資料,以其生動的細節、感人的故事、塵封的歷史檔案,講述中國電影一百年來的風雲變幻、中國電影人的傳奇人生以及中國電影銀幕背後的故事。

  自從電影在1895年被人類發明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入中國。中國是較早享受到電影這項人類偉大發明的國家之一。根據文字記載,在1896年中國就開始了電影放映之路。但是很多見諸於文字的影片都沒有被妥善保存下來,關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電影影像也就趨於匱乏。但值得慶倖的是,在對一個個電影鏡頭的艱難尋找中,攝製組發現了拍攝故宮的最初的鏡頭。雖然由於時間久遠,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像已是斑斑駁駁,但仍能感受到當時故宮的恢宏氣勢。

  在電視熒幕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偏遠山區的兒童面對攝像機鏡頭時新奇的目光。其實早在19世紀末的時候,梳著長辮、裹著小腳的中國人在面對外國攝影師鏡頭時,目光中呈現的也是同樣的驚奇。《百年光影》攝製組人員在新影廠影片資料庫裏,發現了許多這樣的鏡頭,這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電影攝影機剛到中國時,受到的是一種怎樣的“禮遇”。在採訪中,得以對這一段內容先睹為快,實在覺得饒有趣味。

  另一在影片中十分珍貴的史料,就是有關1935年國産片《漁光曲》在莫斯科獲獎的影像資料。《漁光曲》的獲獎,在中國電影歷史上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幾乎每一本電影史書上都有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記載。但是攝製組在龐雜的影像資料中發現了在《漁光曲》獲獎後,聯華公司經理陶伯遜為祝賀此次獲獎舉辦的彙報會。在會上,陶伯遜向大家講述了《漁光曲》在莫斯科獲獎的經過。與他同行的還有當年的電影皇后胡蝶。

  在採訪老導演謝鐵驪時,他講述的許多影片幕後的故事,也給《百年光影》提供了色彩。上個世紀60年代,謝鐵驪在東北山溝的元茂屯執導影片《暴風驟雨》,由於正處於國民經濟困難時期,糧食緊缺,物資匱乏,他們每天吃的副食僅僅是一些黃豆炒鹹菜,偶爾能在鎮上小酒館裏嘗到的“伊拉克蜜棗”,給他留下了最甜蜜的回憶。

  攝製組在香港找到了一位癡迷于中國電影的美國人方保羅。在他不大的居室裏,他自己辦起了小型電影博物館,珍藏著他十多年來蒐集的珍貴電影資料。其中,最讓攝製組感興趣的是,來自港澳、東南亞地區的不同年代的電影海報和印有電影明星形象的各式日用品、藝術品。

責編:趙蕾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