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連網的google搜索引擎中,假若你輸入“拼命三郎”的字樣,成百上千的“拼命三郎”會讓你應接不暇而嘆為觀止。從戰勝對手勇奪冠軍的跳水健將胡佳,到起早貪黑不辭辛勞的京城“的哥”;從英姿颯爽從天而降的“特戰尖兵”黃海紅,到超越夢想誓將奪冠進行到底的“飛人”劉翔……總之“拼命三郎”的得主是數不勝數不一而足。但在這繁若星辰的“拼命三郎”中,你會發現中國第五代導演馮小寧的大名也赫然在目。
將“拼命三郎”的桂冠戴在馮小寧的頭上,或許是因為他對中國電影的卓越貢獻,也或許是因為他在中國電影界中素有眼光獨到、契而不捨的美譽。但除此之外,胸懷一種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併為這種情懷而不惜奉獻一切又不能不説是馮小寧獲得“拼命三郎”桂冠的一個重要原因。從1990年推出抗日題材影片《戰爭子午線》(7月8日CCTV-6播出)開始,先後獲得“飛天獎”最佳導演獎、“童牛獎”最佳故事片獎、“金雞獎”導演特別獎、南斯拉伕國際環保電影節“銀松獎”、日本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華表獎”最佳導演獎的馮小寧,不僅引發了對“戰爭與和平”這一人類文化永恒主題的深層思索,而且還從此和反抗外敵入侵的戰爭題材影片結下了不解之緣。正是在這一民族情懷的激勵和鞭策下,當殘破的古長城上十三名從北平奔赴革命根據地的學生,和護送他們的四十八名八路軍戰士勇戰日寇的硝煙剛剛散盡,延續了馮小寧作品追求畫面卓越、兼顧寫實與寫意並重藝術風格的《紅河谷》(7月4日CCTV-6播出)和《黃河絕戀》(7月5日CCTV-6播出)又被相繼搬上了熒幕。從滴水成冰的雪域高原,到壯懷激越的黃河兩岸,為了將《紅河谷》和《黃河絕戀》搬上熒幕,馮小寧憑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契而不捨、堅忍不拔的“拼命三郎”精神做支撐,為觀眾奉上兩部還原歷史、警示世人的精品之作。
十年創作完成六部探索戰爭與和平影視作品的馮小寧有過這樣一句話:“對於人類歷史的戰爭惡魔——法西斯主義,如果不把它永遠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並且隔些年就再加幾顆釘子,誰能擔保它哪天不會復活了呢?以電影來説,從《魂斷藍橋》、《卡薩布蘭卡》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都是這樣的釘子,如果我的電影能成為這樣的‘釘子’,我將知足。”為了在法西斯侵略戰爭的恥辱柱上再補上幾顆“釘子”,2001年馮小寧完成了自己“戰爭與和平交響詩”的最後“樂章”——《紫日》(7月6日CCTV-6播出)。榮獲第二十一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紫日》以抗日戰爭最後階段蘇軍進入東北對日作戰為背景,講述中、日、蘇三名戰爭倖存者的生死經歷。當影片中一輪巨日下的逆光影像中,蜿蜒隊伍中的人群紛紛扔下手中冰冷的槍械時,“人類為什麼要相互殺戮?”這句振聾發聵的畫外音很難説不是“拼命三郎”馮小剛的內心讀白。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不到長江不起飛,要説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當《紫日》在和平的光環下還原了鮮紅耀眼的本色,一部可以用耳朵“看”的史詩巨作《噶達梅林》(7月7日CCTV-6播出)將會在馮小寧的“導遊”下,帶你走進風吹草低、天碧雲高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之際,讓我們隨著電影鏡頭走進堅苦卓絕的抗戰烽火、走近契而不捨、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馮小寧。敬請關注(7月4日—8日每天下午16:45)CCTV-6推出的“馮小寧系列影片展播”
責編: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