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這裡誕生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8日 11:04)
巴黎,是19世紀歐洲文化的中心。巴黎,是世界藝術的櫥窗。巴黎,是電影的故鄉。在嘉布遣大街的盡頭,有一家“大咖啡館”。假如電影是宗教,這家咖啡館就應當是電影的聖地。漫步街頭時,百年前的一幕浮現在想像中:1895年12月28日,電影在幽暗的“大咖啡館”印度廳里正式公映。一組短片震驚了現場觀眾:影片中的火車頭仿佛迎面撲來,令驚恐不已的觀眾躲閃不迭。這是活動電影機創造的禮堂奇觀。這一天,是電影的生日。從此,電影借助無與倫比的影像魔力,圓滿了人類自古以來的再現世界、使短暫的生命化為永恒的夢想。電影也開始了自己的生命之旅。
“電影之父”是發明了活動電影機的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
這座豪華的住宅是盧米埃爾兄弟在里昂的故居,如今是盧米埃爾研究所。
(採訪 盧米埃爾研究所所長):“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也是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盧米埃爾研究所設在這裡,這就是歷史上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的地方。1895年前,在德國、英國和美國,有很多人從事同樣的發明活動,但是,電影的最早發明人是盧米埃爾兄弟。在法語中,‘盧米埃爾’的詞義是‘光’。‘光’兄弟發明了電影,真是恰如其分。”
不言而喻,19世紀末,電影發明的條件已經成熟。法國人馬萊發明的攝影槍,經過完善,具有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的功能;賽璐珞膠片的問世使成像更加清晰。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最終研製齣電影攝影——放映機,俗稱“活動電影機”,從而為電影的初期發明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盧米埃爾的第一批短片是世俗生活的如實記錄。工人下班了——《工廠大門》,火車抵達里昂的車站——《火車到站》,可愛的男孩吃飯——《嬰兒午餐》,頑童惡作劇——《水澆園丁》……逼真的生活場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讓觀眾如臨實境。
(採訪 盧米埃爾研究所所長):“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就是路易 盧米埃爾最早放置攝影機的地方。工人走出工廠大門,這是他最早拍攝的鏡頭。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們的腳下還是一家工廠的廠址。這也是電影誕生的地方。”
電影問世後的兩三年,從1896年到1897年,在電影的故鄉巴黎,只有寥寥數家影院和幾間木棚在經營。“電影之父”盧米埃爾也認為過不了多久,電影機就會像萬花筒和立體視鏡,被拋棄在物理實驗室或玩具店堆棧的塵埃中。因為曾經對活動影像幻覺般魔力驚異不已的觀眾,看膩了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場景,《火車到站》、《工廠大門》、《嬰兒午餐》一類寫實短片已經刺激不了觀看的慾望,從而受到了冷落。假如歷史沒有電影只能記錄、摹寫自然和生命的成見,二十世紀的藝術世界也許就會因為少了一位風情萬種的新繆斯而深感寂寞。
拯救電影的使命落在了“魔術大師”梅裏愛的肩上。梅裏愛在巴黎經營的劇院專演魔術。當初,幕間休息時插映幾部短片是時尚。他熟悉娛樂業的經營之道,洞悉大眾心理,深知魔術的奧秘,又略知電影。在“魔術”的誘引下催人入夢,是梅裏愛的電影觀念。他傾注心血拍攝“幻景影片”和“排演影片”,運用幽靈般的影像營造超現實的世界。凡是魔術、光學效果、舞臺機關設置、特技、模型、布景産生的光怪陸離的組合都是“幻景影片”的元素。凡是喜劇、追逐場面、丑角表演、雜技、古典劇、芭蕾舞、歌劇、宗教儀式、曆險故事、戰爭場景、時事、社會新聞、災難、犯罪和謀殺都可以是排演影片的題材。
富有想象力的梅裏愛發現了電影的精魂,懂得如幻似夢的故事的樂趣,梅裏愛營造的魔幻世界,為幾乎夭折的電影注入了活力。
世界電影史是藝術史,也是産業發展史。
商人們發現電影是風水寶地,捷足先登的人在這裡有聚斂財富的機遇。當愛迪生還擔心公映影片會“殺死一隻生金蛋的母雞”時,當盧米埃爾在電影市場中還猶豫不決時,商人查爾斯 百代已經認識了“電影是明日的戲劇、報紙和學校”。百代創辦了雄霸一方叱吒風雲的電影帝國——百代公司。1902年百代修建了三座大型玻璃頂攝影棚和一家洗印廠,實現了縱向一體化企業經營,以現代工業傲視梅裏愛的手工作坊。後來,落伍的梅裏愛為拍片甚至把自己的劇場和位於蒙特洛伊的攝影製作為抵押,向百代公司告貸。如日中天的百代在各地市集設立了24個大放映棚,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豪華影院。星探還在巴黎的劇院裏物色到了優秀的喜劇演員麥克斯 林戴。購買影片的定單雪片似飛來:1901年,百代公司拍攝了70部影片,次年猛增至350部,片長比當時一般短片長兩倍,情節也更複雜。
創辦了一個半世紀的高蒙公司設立了自己的電影博物館。高蒙開始闖蕩電影的年代,是藝術電影誕生的年代。
(採訪 高蒙公司國際發行部部長飛利浦 羅斯頓) :“高蒙公司是世界上至少是在歐洲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公司之一,高蒙公司成立於1865年,製造膠片生産設備,後來,隨著電影問世,高蒙公司也開始投資電影製作,公司的業務涉及電影的眾多領域。”
當時電影已經成為大眾娛樂業。觀眾涌入黝黑的大廳,觀賞俗俚俗氣的笑劇、敘述手法笨拙的情節劇、瘋狂的追逐和魔術幻景。文人雅仕對電影仍然側目而視。在他們的心目中,電影終究是給俗人看的俗物。確實,電影1908年還不是一門藝術,哪怕是通俗藝術。1908年巴黎的影市行情一蹶不振,滑稽表演式的電影已經無人喝彩。為拯救電影,有人主張回歸初期電影的記錄功能,表現歷史地理工業和科學;有人傾心於戲劇,主張擯棄陳腐的噱頭,挖掘喜劇潛能;有人寄託希望於色彩和聲音,夢想把幼稚的神話故事紡織得更精彩,把粗糙的英雄傳奇復述得更瑰麗。
1907年成立的“藝術影片公司”,有意與高雅攀親。巴黎藝術名流和文化人接納了由名作家編劇、注重表現人物性格以取代手舞足蹈的動作和由法蘭西喜劇院一流演員領銜主演苦心拍攝的第一部藝術影片《吉斯公爵遇刺》。
聰明的商人慧眼識金,爭先恐後提升電影文化品格,打名著、名家和名伶的“三名”牌,為電影開闢新財路。在電影題材發生危機的1907年,百代公司也隨機應變,倡導“藝術電影”,借文學藝術戲劇名家和名伶,提高電影身價,以招徠一批有文化修養的“白領”。百代公司創辦“作家文藝家電影協會”,改編了《神曲》、《小酒館》、《逍遙王》、《巴黎聖母院》、《九三年》、《萌芽》、《阿萊城姑娘》、《巴黎的秘密》、《驢皮記》、《夏倍上校》等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
文學和戲劇馱著電影走出了困境,題材寬了,情節豐富了,人物性格分明了,演員名氣大了,表現手段多了,文化品格初見端倪了。借文學和戲劇的光,法國早期藝術影片獲得雅俗 共賞的效果,名利雙收。法國電影開始探索藝術精神、娛樂功能和市場機制的新和諧。
(採訪 法國ESEC電影學院電影史教授讓 羅伊):“法國是電影的誕生地。法國的電影蓬勃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特別是1912年以前,法國著名的製片商百代先生製作的影片數量超過了美國電影公司製作的影片總和,當時法國的電影在世界各地應該説佔統治地位。後來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電影業逐步衰落了。法國電影的輝煌正逐漸成為歷史的記憶。”
重訪電影的故鄉,漫步在嘉布遣大街,仿佛重溫了電影呀呀學語的童年時光。熱愛電影這門二十世紀偉大藝術的人們,對發明了電影技術、創造了電影藝術和培育了電影産業的先驅,充滿了敬意。
責編:趙蕾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