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一輩子電影的曾念平,自言因2月5日即將公映的愛情電影《戀愛中的寶貝》而不太會拍電影了。他説:“要説我不會拍電影了,熟悉我的人都會覺得我是在胡説。可是,我們原來拍攝的影片都是傳統意義上寫實的作品,通過我們在學院的學習和幾十年的拍攝經驗,我們找到了很多好的表達方式、方法,但都是在傳統的美學範疇之內,而《戀愛中的寶貝》不但要拍攝現實的生活狀況,更重要的是要直接表現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那麼就有一個問題,傳統寫實的方式和直接表現精神的方式怎樣自如地結合轉換?到底什麼是正確的方式?”
“你想象了很多,但是具體要怎樣去做,鏡頭用多大,機位怎樣擺,怎樣運動,怎樣給光線,色彩怎樣搭配,整個的調子和節奏是什麼都要考慮。一方面你不能太誇張,跳出人們的審美範疇。另一方面是特別容易做的事———回到原來的寫實範疇中去。如何掌握分寸,是我們在拍攝當中相當困惑的事情,直到最後我們才慢慢找到那種感覺。現場所有的人都知道應該向某一個新的方向發展,但這個方向裏麵包含的內容是什麼,每人的理解都是有差異的,而恰恰是這一點令全組人員特別興奮。”
有人問曾念平:“你拍了那麼多影片,國內外拿了那麼多獎,怎樣評價你自己的成就?”曾念平愣了一下,挺誠實地説:“如果沒有《戀愛中的寶貝》,我覺得成就是不全面的,有了這部影片,才可以開始評價我是否有成績。我有幸作為攝影師參加這部電影的創作,這次機會對於我來説太重要了,它給了我太多不一樣的東西。尤其在法國做後期,有幸用了世界上最好的設備之一。雖然我和調光師開始每天打架,我不會法語,他不會中文,我們倆就用第三種語言加手勢交流,最後我們成為好朋友,雙方默契到一個眼神就知道要幹什麼。我們把機器的最大潛能都挖掘出來了。為影片結尾那場戲調光的時候,我和調光師差點急了,他覺得我在技術上大大超出了極限,我説整部影片都可以不超出極限,只有這場戲我要破壞它,否則就達不到效果,他不理睬我,急得我在放映室裏團團轉,大叫為什麼沒人支持我。調光師終於妥協説試一試,實際上在技術指標上確實是曝掉了,第二天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看銀幕時,哇!看到畫面正如我們預期的效果,我們興奮得大叫起來。作為攝影師和創作者那種由衷的喜悅和興奮真的沒法説清楚。”(《北京青年報》姜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