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韓國電影,可以説正處在一個生機勃勃的“花樣年華”。然而,就在1993年,韓國電影還處在空前的低谷狀態。短短十年間,就創造出如此之好的成績,實在不能不説是一個影壇奇跡。就讓我們回到韓國電影振興的歷史原點,簡單梳理一下韓國電影十年發展的歷史脈絡,也許就在這些複雜的歷史線索中,埋藏著韓國電影振興的原因。
在本集韓國電影的傳奇——黃金十年啟示錄中,我們的攝製組走訪了韓國著名電影人、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負責人及其下屬的資料館、韓國製片人協會、韓國著名的電影教授等多家單位和個人,在紛繁的歷史線索中梳理出韓國電影振興最重要的原因,在短短15分鐘節目中揭示出來,並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出韓國電影從上個世紀末以來的輝煌業績和著名影片,提供給觀眾一個全景式的韓國電影大片的輪廓。
80年代後半期的大幅度開放,使得韓國電影短時間內被好萊塢電影衝擊嚴重。1993年,韓國電影徹底跌入谷底,僅佔當年總票房的15.4%,本土電影産業幾乎崩潰。
1994年,韓國政府制定了“電影振興法”,逐漸恢復了放映配額制,並把電影業定位為“準製造業”,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同時向本國電影注入鉅資,以助其發展。儘管如此,90年代中期也正是韓國電影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就在韓國電影現代化的拍攝製度確立之際,電影投資和發行體制的變革也正在悄然開始。90年代初,三星、大宇等大財團就已經開始紛紛由錄像帶市場進入電影業,而對逐漸進入投資人的角色。
1995年由韓國大型企業第一制糖娛樂事業部分離出來的希傑娛樂公司,它所選擇的電影業的道路卻與其他財團有所不同。主要生産調味品、麵粉和糖的第一制糖,1995年斥鉅資投入斯皮爾伯格等人成立的夢工廠,並由此代理了夢工廠電影在韓國的發行,正式進入韓國電影業。而它對韓國電影業的特殊意義,則要到1998年以後才逐漸顯示出來。
韓國電影剛剛開始振興的腳步,卻被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危機打亂。金融危機中,大企業自身難保,對電影的投入迅速減少,很多大企業紛紛退齣電影業。1997年底,電影業及相關産業被宣佈屬於風險投資産業,並且可以享受減免稅等優惠待遇,於是大量民間閒散資金開始進入電影這個利潤豐厚的行業。
韓國電影的製作傳統産生了巨大變化,而很多從海外學成歸來的電影新人卻有了崛起的機會。而希傑娛樂,不但沒有退齣電影業,反而更進一步,在1998年與香港嘉禾等公司合作推出CGV多廳院線,這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與同年發生的韓國電影史上的一個著名事件,對於後來韓國電影的振興起到了標誌性的重要作用。
就在韓國電影人為“配額制”奮起抗爭之時,希傑娛樂公司投資的多廳影院,也徹底改造了韓國觀眾的休閒娛樂和觀看電影的習慣。更多的韓國電影也因為銀幕數量的急劇上升而增加了與觀眾見面的機會,觀眾也因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越來越喜歡在多廳電影院流連,韓國電影在這個難得的機會裏開始了迅猛發展的腳步。
1999年,是韓國電影崛起的第一個標誌性年份,在這一年裏,韓國本土大片《生死諜變》取得了里程碑一般的突破,在韓國國內有600萬以上的觀眾涌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超過了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在1997年創造的韓國票房歷史紀錄。
《生死諜變》所引發的觀眾熱情,在2000年《共同警備區》續寫賣座神話之後,在2001年達到一個巔峰狀態。2001年《朋友》再一次刷新票房歷史,觀眾人數多達800萬以上,不僅如此,《我老婆是大佬》、《我的野蠻女友》等一大批席捲亞洲的賣座強片把整個韓國商業電影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2年,儘管韓國電影整體票房有所下降,但在這一年中,拍了近100部電影的老導演林權澤和剛剛拍了第三部電影的李昌東,分別推出力作《醉畫仙》和《綠洲》,在戛納和威尼斯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即使在韓國百年電影長河中這也是里程碑式的標誌。
2003年,在好萊塢超級巨片《指環王3國王歸來》強勁的攻勢下,韓國電影儘管沒有一枝獨秀的超級大片相抗衡,但卻在《殺人的回憶》等賣座影片的共同努力下,使得韓國本土電影市場份額第一次超過了好萊塢電影,達到了53%的驕人的業績。
2004年初的兩部本土大片《太極旗飄揚》和《實尾島》,都擁有了超過1100萬人次觀看,這在全國總人口不足5000萬的韓國來説,簡直是個令人難以相信的票房神話。而另一方面,與票房神話交相輝映的就是韓國電影人在世界三大電影節上的突出表現,可以這樣形容:2004年的世界影壇,是屬於韓國人的。
韓國電影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發展到如此程度,其原因決不是我們短短節目所能完全揭示的,像韓國電視業對電影的影響、韓國的明星制度、韓國電影人的創作態度、對民族傳統的繼承與揚棄、韓國電影的培訓與輔導體制等等等等也都是韓國電影之所以能夠崛起的重要元素,我們的韓國之行只不過揭開冰山一角,韓國電影迅速崛起的更多原因還有待中國電影人和影迷們的更多關注和研究。
責編: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