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信息化建設
央視國際 2006年04月20日 14:50
鄭申俠 劉源
內容提要
●軍隊如何建設取決於戰爭需要。信息化戰爭的實踐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必須以此為據,探索信息化建設的客觀規律,從而將其引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體系當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在思想觀念和運行機制上解決好融合問題
●機械化與信息化是相互聯絡的發展過程,通過兩者的複合式發展實現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從而完成雙重歷史任務,這是科學性與能動性高度統一的表現
科學發展觀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能否深入地貫徹科學發展觀,將決定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能否持續深入地推進,將決定我軍信息化建設能否又快又好地發展。
把握規律,切實把信息化建設引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遵循“信息起主導作用”的發展規律,從高起點上引領信息化建設全面發展。信息起主導作用,是由信息所具有的特殊價值決定的。信息可滲透到各個領域,對戰鬥力的其他構成要素起著“粘合劑”和“倍增器”的作用,並在利用中不斷增值。由於信息技術可將信息融入各種載體之中,從而使信息流控制物質流、能量流,戰爭便超越“物理域”,進入空前廣闊的“信息域”。可以説,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將決定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因此,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緊緊抓住信息化建設的這個源頭,從高起點上引領信息化建設全面發展。首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應求新求精,充分體現信息技術高精度的特點,不斷獲取新的精確的信息資源,及時運用於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起點。其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應求廣求全,盡可能通過多種渠道,廣泛開發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己方與彼方、軍事力量與戰場環境、社會與自然的多種相關信息,並將各類信息聚合,運用於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建設的各個方面,引領信息化建設全面發展。
遵循“由綜合集成實現一體化”的發展規律,從總體上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發展。通過綜合集成實現一體化,是體系對抗這種新的作戰方式所要求的。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看,戰場空間愈向多維的立體擴展,所投入的作戰力量愈要實現高度一體化。當前,世界各國軍事轉型都朝著作戰力量、指揮系統、後勤保障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按照一體化的目標要求,有三個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需要抓實抓好。一是以宏觀謀劃指導綜合集成。綜合集成是所有作戰要素的集成,首要環節是搞好頂層設計。我軍全面的信息化建設目前尚處於初始階段,這是搞好頂層設計的最有利時機。當前,在發展目標上需要總攬全局,加強整合;在發展規劃上需要科學分解,保證有步驟地付諸實施。搞好頂層設計還應清晰表明實現發展目標有什麼樣的能力支撐,完成規劃任務有哪些保障條件,從而統一分配力量。二是從基礎環節推進綜合集成。綜合集成必須以標準化為基礎,以數字化為仲介,並需要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大力加強這些基礎建設,是我軍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包括謀劃和實施標準化工程、數據庫工程、信息安全工程。三是靠體制創新保障綜合集成。綜合集成所追求的目標,無論是武器裝備體系的一體化,還是信息網絡系統的一體化,都要求組織體制具有協調一致、靈敏高效的功能。條塊分割的組織體制,很難充分發揮綜合集成的作用,可採取“立字當頭、破在其後”的方式推進體制創新,通過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聯合訓練體制和大聯勤體制等,逐步改造條塊分割的組織體系,以符合信息化建設需要的新體制取代舊體制。
遵循“智慧化促使主客體相融合”的發展規律,從原動力上確保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人的智慧直接注入信息系統和智慧化武器裝備之中,通過人工智慧把主客體聯結起來,相互間密切融合,是信息化建設所具有的深刻特徵。當人們發現具有“記憶”功能的“硅”製造出智慧機之後,主客體的作用關係發生新變化,即物化的智慧更加廣泛、深刻地體現了人的作用,並對人産生更直接的改造作用。要牢固確立人才是事業之本、科學技術是推動軍隊建設巨大動力的觀念,從原動力上解決信息化建設持續發展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上,要大力構建兩種平臺:一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平臺,廣泛聚集各類人才的智慧,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注入到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中。二是信息化人才培養平臺,著力培養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懂現代管理和作戰指揮、保障的複合型人才。
促進融合,把軍隊信息化建設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全局之中
力求整體融合,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高質量發展。國防工業與民用工業相融合,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軍隊信息化建設也應當置於全社會信息技術和信息産業發展的基礎之上,堅持從軍民通用技術、共用系統、兼容設施和軍民兩用人才等各方面,把軍隊信息化建設融入社會信息化。目前,我國的信息産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支柱産業。在2000年,我國工業經濟的增長中,信息産業的貢獻率已達19%,居於各産業的首位。依託社會信息資源加強我軍信息化建設,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把軍隊自己搞研發變為軍隊提需求,由軍地聯合攻關;利用大量優秀的信息人才聚集在地方産、學、研領域,把軍隊“不求於人”的建設模式,變為廣泛借助社會人才進行信息化建設;從軍隊的特殊需求出發,把廣泛關注信息技術發展,變為重點研發軍隊專用技術,以便更多地提供特殊保障。
堅持全程融合,促進軍隊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國務院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對統籌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宏觀規範作用。綱要明確提出,“從宏觀管理、發展戰略和計劃、研究開發活動、科技産業化等多個方面,促進軍民科技的緊密結合”。為保證軍隊信息化與社會信息化相融合,建設目標要總體設計,發展路子要總體謀劃,重大任務要總體部署,實施過程要總體協調。在發展目標上,把軍隊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信息化的組成部分,從目標的設計上統一起來把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提高到戰略地位,使國防科技基本滿足現代武器裝備自主研製和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保障。在發展路子上,要堅持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以獲取資源配置的最佳效益。軍隊信息化建設任務應當納入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之中,使共同性建設任務向社會開放,在選擇的基礎上建立供需關係。應依託市場機制,借助信息力量雄厚、技術先進、研發後勁大、信譽好的企業,使國家優秀科技力量服務國防科技創新,特別是重大項目的實施,應在技術開發、資源整合、力量構成等方面加強總體協調,從而保證順利、高效運行。
實現體系融合,保證軍隊信息化建設順利發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強調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明確提出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國家科技決策機制,努力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建立健全國家科技宏觀協調機制。這些規劃和構想,對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高度融合,將發揮重要作用。當前的首要問題,是進一步轉變軍隊自成體系的管理模式。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的高技術研發力量主要集中在國防和軍工部門,民用技術相對落後,從而造成軍民分離、軍隊自成體系的管理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實行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國防高技術成果的産業化已創造了數以百億計的經濟效益。然而,民用技術用於軍事還很有限,原因之一是國防科技研發尚未形成向社會開放的管理模式。為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應調整相關政策,鼓勵民用高科技企業直接進入軍品市場,形成新的武器裝備採購模式;建立促進軍民融合、協調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形成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加強統籌,推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式發展
在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式發展中,構建新的戰鬥力生成模式。在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是一個嶄新課題。戰鬥力生成模式,主要體現在戰鬥力構成要素的結構方式、戰鬥力形成的過程和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機械化時代的軍隊,戰鬥力生成模式以提高物質能量為主,重在提高軍隊的打擊力、機動力和防護力。這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毀傷的戰鬥力生成模式反映了機械化戰爭的要求。堅持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式發展,必須完成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從戰鬥力的作用強度、作用方向和作用點這三個基本要素上看,在複合式發展中,信息技術可增強感知和指揮控制能力,使能量的釋放更加靈活地選擇方向,作用點更加精確,從而大大提高作用效能,可形成一種“集約式”戰鬥力生成模式。這種戰鬥力生成模式,需要靈敏高效的運行機制,如宏觀統籌的戰略規劃機制,準確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決策機制,保證實現主要目標的全面協調機制,以及及時反饋糾錯的控制機制。通過運行機制的創新,保證在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式發展中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在複合式發展中完成向信息化的轉型。就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而言,完成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並非産生兩個結果,而是在複合式發展中實現向信息化的轉型。根據信息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整體轉型,把軍事理論創新擺在首位,積極探索信息化戰爭和信息化軍隊建設的特點規律,堅持從國情和軍情出發,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科學理論;突出軍事科技創新應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把原始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加速武器裝備的信息化,靠科學技術推動軍隊建設轉型;抓好軍事人才轉型,應作為最根本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實,始終堅持人才培養先行的方針,使“五支隊伍”都能成為複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重視組織體制改革,應揭露制約軍隊建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突破體制性障礙,逐步建立與信息化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和組織結構;促進軍事訓練轉型,確立新的訓練目標、內容體系、組合模式、實施機制和保障方式,並根據各軍兵種部隊的不同情況,區分發展階段,實施分步推進,確保訓練實效。
著眼于提高建設效益,統籌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實質,是將所投入的軍事資源轉化為軍隊戰鬥力。軍事資源的投向選擇、投量控制和實踐中的管理水平,決定著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效益。走複合式發展路子,有利於軍隊建設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以便謀求綜合效益。為提高軍隊信息化建設效益,應重點抓好三個環節。首先,要正確選擇資源投向。離開了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軍事資源的投入就不會有效益。因此,必須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合理確定優先順序,堅持急用先建,確實把有限的資源投向最需要的方向,使“有所為”能夠見大成效。其次,要精確控制資源投量。控制資源投量有兩個著眼點,一是為達成一定的建設目標爭取最少的資源投入;二是在一定的資源投入前提下,爭取獲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據此,應當在建設的規劃立項上,加強科學論證和定量分析,做到“量需投入”,既防止因投入不足而造成“爛尾工程”,又防止因投入過量而造成浪費,更要防止投入失控。再次,要以科學管理謀效益。在管理機制上,應儘快建立健全有利於提高建設效益的約束機制,如進一步完善以效益分析為主的項目審查機制;以精確性管理為主要取向的考核評價機制;以權力束縛為主的監督制約機制;以責權一致為原則的責任追究機制。在管理方法上,應全面加強精確化管理,將數學模型和計算機倣真等精確化技術和方法的運用,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推進,從技術管理向行政管理拓展,從財力物力管理向人力管理延伸,使財力物力人力資源實現統一整合與優化配置,全面提高軍隊建設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