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德:革命隊伍裏的人就應團結互助
|
“咱們革命隊伍裏的人,就應該團結互助。我們要多想人民,多想同志,多做工作,少考慮個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這樣説。張思德同志一生艱苦樸素,熱愛人民,團結同志,處處顯示了一個共産黨員的模範作用。 |
劉英俊:能夠幫助別人是我最大的快樂
|
“能夠幫助別人是我最大的快樂,我的價值在幫助別人中得到實現。”——捨己救人的共産主義戰士劉英俊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劉英俊處處以雷鋒為榜樣,關心戰友、團結同志、樂於助人,大家稱他是“我們親眼看見的雷鋒”。
徐洪剛:互助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
|
“互相幫助是應該的,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常修愛兵之德,常思育兵之責,想戰士所想,急戰士所急,真心誠意幫助戰士。”——見義勇為的英雄徐洪剛的真情表白。徐洪剛在人民生命財産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刻,不畏強暴,用熱血譜寫出一曲時代正氣歌。 |
高建成:團結是生命是形像是本領
|
“對於我們黨來説,團結就是生命;對於領導班子來説,團結就是形象;對於每個領導幹部來説,團結就是本領。”——抗洪英雄高建成在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高建成在抗洪鬥爭中捨身保護群眾和戰友,1998年8月,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英雄”榮譽稱號。(周清卿、張蘭成輯) |
|
|
增強團結互助的光榮感
■劉芳
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係的基本特徵和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歌聲曾鼓舞億萬人民豪情滿懷,拼搏向前。戰爭年代,沒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堅強團結,就不可能戰勝艱難困苦,取得革命的勝利;和平時期,沒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近年來,面對國際國內的災難和難關,全國人民始終團結協力、眾志成城,經受住了各種考驗,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就是團結互助傳統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無數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團結互助可以長盛不衰,一個民族團結互助可以生生不息,一個集體團結互助可以創造奇跡,一個家庭團結互助可以和睦美滿。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只有團結互助,才能把各種力量擰成一股繩,戰勝各種困難,同心同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損人利己的極端個人主義。損人利己是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在人際關係中的集中體現。它從人的本性自私的觀點出發,認為“人對人是狼”,“他人就是自己的地獄”,把追求個人私利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為了個人目的,不惜犧牲和傷害他人。而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産關係,決定了社會主義人際關係的性質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團結互助關係,表現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關係在軍營集中表現為親密無間的官兵關係、手足情深的戰友關係,尊幹愛兵,官兵一致,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説:“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由此可見,損人利己的人生價值觀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互助,與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格格不入,阻礙構建和諧社會,我們必須自覺抵制和反對。
以團結互助為榮,需要正確對待競爭。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法則。它可以激發人們的自強、自主、自立精神,激勵工作與學習的勁頭,發掘內在潛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利於推動社會發展。但在競爭中,由於個人素質等諸多因素的作用,使得成功的機會不完全與人們所付出的成正比,有時競爭各方還會産生妒忌、不安、疑慮、敵意,這些情緒甚至可能被帶出競爭領域之外,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因此,作為社會和組織應堅持平等競爭原則和制定嚴格的競爭規則,力求使競爭公開、公平、公正。作為個人應正確對待競爭及其結果,正確對待別人的成功,正確認識自己,堅決克服互不服氣、消極自餒和妒忌心理。在出現局部的、暫時的利益不一致時,社會成員相互之間要做到心平氣靜,以誠相待,以理服人,共同商量;有了分歧不回避,勇於擺到桌面上來,各自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求大同存小異;有了困難,同舟共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了榮譽,互相謙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宏偉目標而團結奮鬥。
以團結互助為榮,要堅持原則,不搞宗派拉山頭,不搞哥們義氣。團結互助的思想基礎是堅持原則。在事關黨和人民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對那些“損人利己”有害“團結互助”的錯誤思想和行為,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而不能搞不講原則的一團和氣,不能為了小團體和哥們義氣而不辨是非,不顧道義,無視原則。特別是共産黨員和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更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強道德修養,&&做團結的紐帶,做互助的橋梁,做扶弱濟困的模範,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繫上,樹立友愛相處、友好共事、關心和幫助他人、尊重和愛護他人的榜樣,讓團結互助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從成功抗擊“非典”談起
■魏磊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疫病侵襲神州大地。危難時刻,舉國上下團結一致,許多地區、部門和單位紛紛伸出援手,調撥防疫物資,捐助救災款項;全軍緊急選調醫務人員,援助北京的非典防治工作;社會各界以不同方式支援抗非典鬥爭。與疫情的鬥爭使人們的心靠得更近、更緊:社會上,朋友間互相問候;家庭裏,親人間互相關心;單位中,同事間互相鼓勵;媒體上,專家學者對人們進行防疫指導和善意提醒等等,展現了一幅團結互助的壯麗畫卷。正是由於團結互助,我們才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鬥中取得了勝利。
團結互助,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我國革命和建設勝利發展的基本經驗,是集體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它以一致的利益目標和共同的理想信念為基礎,以思想和行為的統一以及情感的和諧為表現,強調全社會團結一致、共同行動,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團結的力量無堅不摧,互助的合力無比巨大。歷史和現實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面對成績還是遭遇災難,無論是進行建設還是推行改革,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互助,就一定能夠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團結互助,還可以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人們的進取意識和奮鬥意識,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並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形成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
然而,受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有些人以個人利益為一切行為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不考慮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利益,甚至不惜損害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利益來達到利己的目的。這種行為不僅危害人民、危害社會,而且最終也不能達到利己的目的。
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我們也常説:“團結就是力量”。團結互助是當代軍人應有的優良品質,是部隊永續發展的力量源泉。軍人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和互助觀念,確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思想,學會團結互助的本領。比如説,戰友之間要團結互助,力創優秀集體;領導幹部之間要團結互助,更好地協調工作;軍民之間要團結互助,共創輝煌等等。同時,軍人要自覺抵制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侵蝕,以集體主義為自己思想和行為的基本準則,當個人利益和集體、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時,自覺服從集體、社會利益。從而,真正樹立“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促進軍營和諧發展。
靠共同理想維護團結
■李琳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中共中央在兩河口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共商北上大計,張國燾卻堅持南下川康的計劃。7月中旬,黨中央指示紅軍集中,但因張國燾阻撓未能實現。直到中央政治局為維護團結調整紅軍的組織領導機構,決定張任紅軍總政委,他才調紅四方面軍北上,但很快就動搖了。合而又分乃兵家大忌。黨中央與張國燾圍繞團結與分裂展開了艱苦的鬥爭。黨中央率紅一、三軍團北上後,張國燾公然宣佈另立中央。在他的錯誤指揮下,左路軍及右路軍中原屬四方面軍的兩個軍,再三過草地、爬雪山,在百丈關一戰中損失慘重,給黨和紅軍帶來了重大損失。
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以為張國燾的分裂是與毛澤東爭權。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誤解,也是對團結的誤解。一般理解的團結,主要是能夠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營造真誠、互助、感情融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而本質上的團結,必須靠共同理想來維護,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追求穩定、和諧、統一、協調的強烈願望和道德理想。在共同理想的召喚下,即使工作方法、手段和策略存在分歧,通過協商,也能達成一致。
長征途中,圍繞遵義會議以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中央上層曾發生過激烈的爭執。但拯救革命、拯救紅軍的共同信念,最終維護了遵義會議確立的政治和軍事領導的團結,繼續北上的紅軍最終贏得了長征的勝利。保存歷經苦難的紅軍,則是黨中央當時的利益核心和決策底線。張國燾三番五次地抗拒指令,一次次將紅軍戰士帶入困境,究其根源,是權力欲和野心膨脹所致。
維護高質量的團結,首先就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標。戰爭年代的協調一致,和平時期的建設與改革,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都是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基礎。團結需有民主的氛圍、原則的界限,允許認識差異,提倡開誠布公,尊重不同意見,既不搞獨斷專行的“一言堂”,也不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此外,還要鑄造真誠團結的感情基礎。人與人之間氣氛融融、不存芥蒂、同心同德、合作共事。唯此,團結才能保質量、出效益、成偉業。走過長征的毛澤東同志為“抗大”制定校訓時,把“團結”擺在首要位置,或許正是出於對團結的深刻理解。
維繫和諧的重要紐帶
——訪南京政治學院政工進修係劉振忠教授
■本報記者 張國強
【劉振忠簡介】南京政治學院軍隊政治工作進修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育才金獎獲得者。獨撰和主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學》、《軍隊宣傳工作學》、《高技術局部戰爭軍隊宣傳工作研究》、《新世紀軍隊政治工作的創新與發展》等。※※※
記者: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自古就有講“仁愛”、行“友善”、重“人和”的傳統美德。樹立“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榮辱觀,對於傳承這些傳統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必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劉: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孔子“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到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斷,從孫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澤東“環球同此涼熱”的追求,我國歷代思想家、政治家,無不推崇團結互助的理念。歷史經驗一再證明:有沒有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是判斷一個群體是否健康、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誌之一。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弘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德。
記者:胡總書記把“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範疇,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諧禮讓、不矜不伐、團結友善、互幫互助的謙和之風。
劉:是的。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普遍追求的社會理想。中國共産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著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發展目標,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是這個目標的基本特徵。其中,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群體和公民之間的團結協調、互助友愛,既是這個目標的本質要求,又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保證。和諧就是融洽和睦、協調發展。和諧社會應該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社會。但現實生活中,由於西方腐朽文化的影響,也由於社會分工、人生閱歷、思想覺悟、價值觀念、利益追求、興趣愛好的差別,有些人的行為方式不利於團結互助,甚至一些損人利己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人崇尚人際交往中的等價交換,投桃報李,使團結蒙上厚厚的銅臭;有的人喜歡搞自由主義,當面不説,背後亂説,會上不説,會後議論,導致同事間互相猜疑,人人自危;有的人惟利是圖,以鄰為壑,損人利己,愛佔便宜,令人避之不及;至於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的行為,不僅可恥,簡直是犯罪。胡總書記把“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提出來,既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容,又劃清了人際交往方面的榮辱界限。著眼點高,著力點實,針對性強。
記者: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既需要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又需要培養容人容事的雅量,還需要講究人際交往藝術。加強團結互助風氣建設,是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劉:你説得很對。樹立“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榮辱觀,貫穿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全過程,體現在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需要下水滴石穿的慢功夫、細功夫,急於求成是不現實的。堅持團結互助,反對損人利己,關鍵是要光明磊落,以誠相待,樂於助人。“將相和”的佳話在人民群眾中流傳久遠,婦孺皆知。藺相如和廉頗之所以能捨棄前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人都有光明磊落、誠信待人的高風亮節。一般來説,胸懷坦蕩的人好交,小肚雞腸的人難處;敢敲“當面鑼”的人好交,愛搞“小動作”的人難處;言而有信的人好交,虛言累牘的人難處……如果大家在交往中坦坦蕩蕩,誠實守信,團結互助的風氣就不難形成。在這方面,共産主義戰士雷鋒光照韆鞦。他那處處助人為樂、“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溫暖”的高尚情懷,令人刻骨銘心。正是在雷鋒精神的示範和帶動下,20世紀60~70年代我國社會出現了令人至今難忘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如果我們大家都崇尚“人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價值取向,都遵循“只求我為人人,不求人人為我”的交往準則,都拿出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向善之舉,那麼,團結互助就會蔚然成風,整個社會道德水平就會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記者:現實生活中,同志之間不團結,絕大多數並非原則問題所致,往往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因此,珍惜團結,互助友愛,應該從捐嫌忍私、寬厚待人做起。
劉:同志之間“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這是許多有識之士的經驗之談,深刻揭示了有利於團結互助的交往之道。戰友、同事之間相處,引起矛盾的原因很多。歸結起來,不外乎原則問題和非原則問題。如果引發矛盾的是大是大非問題,就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絕不能顧及情面“和稀泥”。但是,如果引發矛盾的是非原則問題,則應該超脫大度,寬容諒解,不計小利,不爭風頭。在這類問題上,歷代志士都講“禮讓”。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就是千古美談。據《桐城縣誌》記載,清朝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在朝廷任職時,桐城的家人和鄰居吳氏因建房佔地鬧起糾紛,互不相讓。家人馳書張英,請他出面干涉。張英看後,修書一封:“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信,遂讓三尺。吳家為之感動,也讓三尺,兩家和好如初,遂成“六尺巷”。古人尚且如此,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我們難道不應該做得更好?
記者:我軍歷來就有官兵一致、團結互助的光榮傳統,但是,長期和平環境,沒有了戰爭年代那種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危機感,團結互助面臨著名利得失、成長進步等諸多因素的衝擊。
劉: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使命和目標的一致性,政治上的平等性,達成了團結互助的道德共識,形成了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為世人所景仰。如你所言,和平時期,團結互助難免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應該教育引導官兵正確看待名利得失,正確看待成長進步,深刻認識軍隊團結互助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樹立“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生命”的觀念,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事事講團結,時時講友愛,處處講互助,自覺當好“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排頭兵。(插圖:郭天一)
一枝獨秀不是春
周清卿 陳駟
戰士小王多才多藝,能寫會畫,歌也唱得不錯,連隊出黑板報、組織文藝晚會都離不開他。但他不善於團結同志,喜歡自己幹自己的事,別人有事相求也不熱心,久而久之與一些同志産生了隔閡。最近,連隊準備舉辦一場晚會,領導讓小王找一些戰士一起策劃,可是他找了幾個戰士,大家都不情願配合他。
雷鋒曾説:“一朵鮮花裝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一個人的力量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很多工作不通過大家的團結合作,是難以圓滿完成的。所以,紅花還須綠葉襯,一枝獨秀不是春。何況在現代社會,沒有團隊精神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真誠幫助和大力支持。作為新世紀新階段的有志軍人,我們面對的是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諸軍兵種聯合作戰,這就更需要培養團結互助、步調一致的意識,用實際行動唱響“團結就是力量”。
結團不是團結
呂峰 張瑩
某連五班新戰士小劉、小陳、小馬午後在宿舍聊天耍鬧,小劉不慎將門上的玻璃撞碎了。班長回宿舍查問玻璃怎麼打碎的,三人均稱不知。後來,班長從鄰班戰士口中得知是小劉撞碎的,嚴肅批評了他們三人,並在班裏開展了“結團是不是團結”的討論,積極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團結觀,建立純潔向上的戰友情誼。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這首士氣高昂的歌曲告訴我們:在人民軍隊這個大家庭裏,應該人人講團結。可是,少數同志對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團結以及怎樣搞好團結,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錯把結團當團結,致使團結變了味。真正的團結是戰友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決不是不辨是非的哥們義氣。團結的基礎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而結團則是一種庸俗關係學,結合的基礎很脆弱。革命軍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團結觀,講原則、講友誼、講互助,而不搞拉幫結團。
損人如損己
張燕
鄰居張大嫂總喜歡在背後説人家的壞話,還常常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與左右鄰居鬧彆扭。平時她見別人不在家,就把自家的垃圾扔在別人家門口;見別人家青菜長得好,就順手拔兩棵;晚上看電視,也總是把聲音開得很大;借別人家東西,經常藉故不還。為此,鄰里都躲著她,她成了大家討厭的對象。
古人講,“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這就告訴人們,只有樂於助人,不唯利是圖,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一個人如果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盡幹損人利己的事,那一定會將自己與集體孤立開來。人們常説“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也正是為了告誡我們:損人並不利己。有些人做事損人利己,似乎佔了便宜,可往往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