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中國戰爭史話

爭取持久抗戰勝利的幾個先決問題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9日 17:20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 引言

  神聖的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已經進行三個月了。誰都應該認識,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是一個神聖的偉大的事業。在我們的面前擺著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我們固然不應過分估計敵人的力量,而致喪失自己勝利的信心;但亦不應輕視敵人的力量,而放鬆自己的動員與必需的準備。我們需要最高的抗戰熱情與勝利的信心,我們尤需要有冷靜而客觀的態度,講求爭取抗戰勝利的辦法。不幸得很,直到今天,在怎樣爭取抗戰勝利的問題上,還沒有舉國一致的見解。

  三個月的抗戰過程,給了我們不少的痛苦的教訓。前線暫時局部的失利,固然不足以判斷整個抗戰的勝敗,但是,假如我們不以最高的警覺來找出造成這一形勢的原因,檢討出今後努力的方針,那也很易使抗戰走入更困難的狀態,使國人走到徬徨悲觀,莫知所措的地步。找尋爭取抗戰勝利的方法,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迫切了。

  前線的暫時局部的失利,不是由於最高統帥無決心,前線將士們不勇敢。事實上,最高統帥的決心,將士們的英勇鬥爭,已為世界人士所稱道,即我們的敵人亦不能不表示驚訝。不少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作了壯烈的犧牲。失利的真實的原因,都在於我們在動員工作上與軍事作戰的方針和指揮上,暴露了不可忽視的弱點。因此,我願意提出一些問題來作一番討論,希望能夠引起舉國人士和軍政當局的考慮。我堅信著,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日戰爭與建立正確的軍事作戰方針和指揮,是爭取抗戰勝利必須首先解決的前提。

  二 持久抗戰的勝利

  中國今天的海陸空軍的力量與物質力量,都趕不上敵人力量的強盛。敵人利用過去的不平等條約及軍事侵略,已在我國境內樹立了許多堡壘。而我國內交通不發達,兵力調度自然緩慢;過去長期內戰,以致國防不修;海岸線長,海軍的力量又極微弱。在這樣的條件下,要想拒止敵人于國門以外,固不可能;就是要一下于把入侵的日本強盜趕出中國,也是一個極艱苦的鬥爭。因此,從持久戰中去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已成為唯一正確的公論了。

  我們在抗戰的開始階段所暴露出來的弱點,並沒有絲毫足以驚訝的地方。只有那些“弱國犧牲論”者、恐日病者,才會拿這種意料中的現象,去證實他們的卑污怯懦的理論;只有那些急性病者,才會在前線局部的挫折下,表現著頹喪的心理。一個具有冷靜頭腦的國人,一個老成謀國的當局者,是不會為暫時的、局部的現象所迷惑的。

  必須清楚認識,敵我力量的對比,決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在持久抗戰的過程中,是必然會變動的,我們的力量會逐漸變強,而敵人的力量則會逐漸變弱的。

  歷史上曾有不少弱國戰勝強國的事實,而在戰爭開始時,一定是弱國的力量遠不及強國。但在戰爭的過程中,弱的國家不斷地發揮與生長了自己的力量,終於在持久戰下戰勝了強大的侵略者。

  偉大的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燦爛光輝的歷史,有著高度的文化,有著不願當亡國奴的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有著無量的蘊藏著的資源,有著充分的條件,在持久抗戰中迅速改變自己的劣勢地位為優勢地位,必能最後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在持久抗戰中,我們能夠在寬大的民主政治與改善人民生活的條件下,高度地發揮整個民族的力量。向來被人認為一盤散沙的中國民眾,將會很快地凝固起來,形成鋼鐵一般的力量。國內的摩擦亦必隨之而減弱,全國人民將會各盡所能,堅決擁護領導抗戰的政府,爭取民族的解放。被壓迫、被侵略的國家和民族,往往是在自衛的解放鬥爭中,生長與團結自己的力量。反之,在日寇方面來説,就會得出恰恰相反的結果。戰爭愈持久,消耗愈大,侵略者在戰期中得不到被侵略領土的利益,而本國的工商業亦必因戰爭影響而蕭條,人民負擔加重,生活日益惡化。同時,由於中國持久的、頑強的抗戰,敵軍的大量的傷亡,下級軍官和士兵的戰鬥意志日趨疲困與消弱,人民反戰情緒增高,廣大勞動群眾、士兵與中産階層的不滿,必將形成偉大的力量,反對戰爭,反對軍閥財閥們的統治。他們的鬥爭,將配合著中國的自衛鬥爭與其他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根本葬送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侵略者在持久戰中,不但不能團結與生長自己的力量,而且只會逐漸削弱自己,加深本國的矛盾,這不啻是自己在那裏挖掘自己的墳墓。

  在經濟力量的對比上,同樣可以看到持久戰中的變動。不錯,中國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是一個多數帝國主義掠奪下的半殖民地。舶來品的大量傾銷,遍于全國的走私,使微弱的民族工業日益破産,使今天在抗戰中遭遇不少的困難。但是,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另一個發展的徵象。由於戰爭的狀態,海岸的被封鎖,洋貨入口的減少,也給了民族經濟以相當發展的機會。我國是一個原料豐富的國家,假如在抗戰中,政府能夠及時施行正確的戰時 經濟政策,整理與擴大國防生産,發展農村經濟,保證戰 時農産品的自給,禁絕日貨,取締奸商及投機操縱,提倡 國貨,改良土産,使土産的小企業能在政府的幫助與獎勵之下,得到相當的發展,國民經濟自能自給而有餘,國家收入亦定能增加。倘能以有錢出錢及沒收漢奸賣國賊財産作抗日經費為總則,確立國家的經濟政策,那支持長期抗戰的財政經濟問題,是可以得到順利的解決的。反之, 日寇則不然。我們的敵人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國家,國內的天然資源極其缺乏,農産品不夠自給,重工業亦不十分發達,加以戰爭的需要,集中一切企業,生産軍需品與殺人利器,對外貿易的入超額必將愈益增多。戰爭愈持久,敵人愈困難。而我反能在持久戰中,發展民族的經濟,樹立國家的經濟基礎,以至於完全脫離帝國主義的羈絆。

  在軍事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樣的變動。儘管我們今天的軍隊,在質量上趕不上敵人,戰術素養上弱于敵人,但我們能從不斷的教訓中提高軍隊的質量,加強戰術的素養。不管我們今天的武器如何的低劣于敵人,但我們能從改良軍事企業上,以及取得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幫助上,改變武器的質量。甚至可以從戰鬥的勝利中,繳獲敵人的武器來武裝我們自己。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不少的例子證明這是完全可能的,我們力量的不斷增強,就是敵人力量的不斷減弱。

  在國際關繫上,也不會例外。敵人在侵略中國的問題上,已經引起了不少國家的反對,而形成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假如日寇遇著中國的頑強抵抗,不能迅速吞併中國,而被迫進行著長期的戰爭,其國際地位之每況愈下,自是意料中事。反之,我國在抗戰開始時,即已取得國際上愛好和平國家的同情與幫助。這證明我們抗戰愈堅決,愈有力量,同情的國家就愈多,就愈能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從任何一方面看,我們只有而且能夠從持久戰中,改變強弱的現勢,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讓那些恐日病者、“弱國犧牲論”者去散佈民族失敗主義的空氣吧!讓那些急性病者去悲觀失望吧!我們每一個不願當亡國奴的中國人,是要堅決地從持久抗戰中去取得勝利的。

  三 戰略與戰術

  (一)戰略的防禦與戰術的進攻

  因為中國並無侵略他國的能力和野心,而完全處於被日寇侵略的地位,我們是為自衛面抗戰,所以在戰略上是防禦的。

  但戰術上若採取專守防禦,是決不能夠解決戰鬥的。因為我國兵器遠不如人,國防設備又極微弱,如果採取單純的防禦,必然招致失敗的惡果,所以我們在戰術上,應盡可能是進攻的,必須時亦應採取積極的防禦(即攻勢防禦)。

  積極防禦的要訣,在於乘敵在運動中或立足未穩時,集中優勢兵力,以堅決、勇猛、迅速的手段殲滅敵人,減少敵人空軍、炮兵及其他機械、化學兵種配合的效能。只有在運動戰中解決了敵人,打擊了敵人,才是達到防禦目的的最好手段。防禦也是為著節約兵力——用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手段。

  在遊擊戰爭廣泛開展的條件下,可以調動敵人,分散敵人,封鎖敵人消息,使我正規軍得以採取大步前進、大步後退的戰術原則,求得運動戰的機會。至若單純的防禦,不了解尋求出擊的機會,不了解操縱敵人、調動敵人的巧妙辦法,只曉得擺在一個陣地上拼消耗,這無異幫助敵人發揮現代技術的威力。須知一個孤立無援的陣地是沒有打不破的。

  有一位軍事家説,中國只要同敵人拼消耗,我死十個,敵死一個,最後我們也可取得勝利。我很佩服他的堅決意志。但從戰術的觀點上説,我們卻完全不能同意這樣的主張。戰術的要求是要以小的犧牲換得大的勝利,因此,我們才要講求戰術和指揮的藝術。我們決不是怕犧牲,而應隨時準備犧牲去爭取抗戰的勝利;但這決不是要自己消耗于敵人的面前,而應講求怎樣去消耗敵人。

  (二)戰略上以少勝多,戰役上以多勝少

  中國陸軍在數量上比任何國家都要多,比日本更要多好幾倍,但在質的方面卻遠不如人,特別在技術方面相差很遠。所以在戰略方面,我們還是以弱抗強;然而,在戰役或戰術方面,我們必須求得以強攻弱,即使在戰役上自己的力量小于敵人,也要求得從戰術上來解決以多勝少的問題。

  怎樣才能實現以強攻弱的戰術原則呢?這個問題很簡單。假設敵我都是四百人作戰,這是相等的兵力,我們應該採取進攻的戰術,以小部(百人)向敵人積極進攻,吸引敵人主力應戰,我以少數兵力鉗制敵人的主力,以自己的主力採取迅速、堅決、勇猛的手段從敵側後突擊,首先消滅敵一部。假設首先消滅了敵之一百人,敵已由均勢而變為劣勢,則我集四百人再以同樣手段,最後解決敵人。如此,雖是相等兵力作戰,我仍維持戰術上的優勢。

  敵人的長處,主要是技術的優良,我亦避其長而攻其短,如深入到敵人後方或遠後方,在不意的方面突然施以猛擊,一開始就求得白刃戰,是避開敵人技術優勢的最好辦法。

  (三)持久的消耗戰

  中國抗戰的勝利,是在持久的消耗戰中來解決的。至於為什麼要持久,因為只有持久才能生長力量,才能最後戰勝日寇,已于前面談了大概。現在要説的是持久消耗的問題。

  消耗戰的主要目的,在於消耗敵人的物力、人力,引起戰局的變化,改變敵我的形勢。為欲達到長期地消耗敵人的力量,唯一的就是發動群眾的遊擊戰爭,在敵人後方建立小塊小塊的根據地,分散敵人力量。此外,就是戰役戰術的靈活運用,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以戰術勝利的發展,來求得戰役勝利的展開,決不是同敵人對拼消耗。

  (四)爭取主動

  主動與被動的問題,戰略家與戰術家都懂得很清楚,但一到實際行動起來,往往一籌莫展。誰都知道,陷於被動,雖握優勢之兵力,卒不能克劣勢之敵人。如能經常保持主動,雖劣勢之兵力,亦能戰勝強敵。這樣的例子,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中不勝枚舉。

  我們怎樣爭取抗日戰爭的主動呢?前面已經説過,發動群眾遊擊戰爭,在敵人後方建立小塊小塊的根據地,來分散敵人力量,削弱和疲憊敵人,這是在戰略上著眼爭取主動,造成戰役上各個擊破敵人,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目前指揮作戰的方針,在使用兵力上,主力應用在主要戰區與利於反攻的方面。在戰役戰術上,主力應用於突擊方面,而不應以多數或半數兵力作用於防禦與鉗制方面。在防禦時,主力應控制為預備隊,待機出擊。在進攻時,主力應用在突擊方面,不必多留預備隊,以求一舉而殲滅敵人,以大步前進的戰術原則,深入敵人後方,攻敵要害,調動敵人,在敵後方左衝右突,破壞敵人作戰計劃,爭取主動。 一但是不幸的很,在華北抗戰已往的三個月中,我們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敵人展開正面進攻時,我軍亦逐漸延伸抵抗,消耗于敵飛機大炮的火力下。今後應乘敵運動中,給以突然的襲擊。總之,在技術弱于敵的軍隊方面,奇襲、伏擊、夜襲勝過正規對戰,包圍迂迴勝過中央突破,在敵人後方側翼積極活動勝過正面抵抗。

  (五)節約防禦的兵力

  我國原無堅固要塞,多半是野戰築城。我們一般的防禦,在於保持戰略戰役上的重點、經濟政治中心和交通樞紐。在防禦的配備上,應該是縱深的、據點式的、不整齊的、極隱蔽的和獨立自主的。配備機關槍與炮火,取分散隱蔽、火力集中為原則。工事的本身,應避免線式的。因為線式的工事,目標大,火力不易交叉,防禦多不易鞏固。工事的構築應採用圓周形或馬蹄形,以班排為單位,火力能互相交叉、互相支援。各個工事本身要能獨立,縱深要大,正面求小。這樣配備,既可節約兵力,減少犧牲,又不易被敵人突破。且因我正面窄小,易引起敵人向我側翼包圍,容易暴露敵人側翼。又因我工事是圓周形,敵即包抄到側背,亦能與正面一樣,發揮防禦作用,我守兵並不必因之而恐慌。

  控制強大的突擊隊(預備隊)于自己縱深側翼之適當地點,待敵向我包圍、暴露其側翼時,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給以猛烈的突擊;工事縱深內控制的預備隊,採取適時的配合,施行反突擊。這樣,常常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也只有這樣的防禦,才能完成防禦本身的任務。

  (六)統一指揮與機動

  統一指揮是戰勝日寇的重要條件之一。整個的戰略方針和戰役計劃,須在統帥及戰區高級指揮官總的意圖下進行。但統一指揮,並不應該限制兵團指揮員之機動。相反的,應該發揮兵團指揮員及各級指揮員之機動性。因為前線上的指揮員,常能看破敵人的弱點,了解有利的時機。如果束縛在請命、待命範圍內,常易失掉最好的機會。一個兵團指揮員只知奉命守法,不圖有功,只求無過,這不能説是好的指揮員。

  好的指揮員要能夠抓住戰機,打開戰局,常能使自己的戰鬥任務主動地完成。假如自己當面之敵已經解決,而友軍方面正在吃緊,則應自動地向炮火、機關槍射擊猛烈的方面增援。最好尋求在敵側後方進行猛烈的突擊,與友軍協同解決敵人,以求得一個戰鬥或戰役全部勝利。如果請命、待命,易失良機,甚至喪失應得的勝利。所以拘守待命,毫無機動的指揮員,不獨不能打開戰局,造成勝利的條件,他自己也時常陷於被動。譬如山地戰,大家知道山地交通不便,聯絡困難,要求得絕對一致動作,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我們常常看到高級指揮員的命令,説山地聯絡困難,務求協同動作。但怎樣才能協同動作呢?有些指揮員把部隊擺在進攻出發地,等待友軍的聯絡,互相如此,一輩子也不會協同一致。要想求得協同,只有每個指揮員都本著自己的任務和預定計劃,以最積極的行動,向著敵人猛烈進攻。大家都積極動作,在積極動作中,求得一致,求得統一。

  四 遊擊戰爭

  經濟落後的國家和民族,要想抵抗帝國主義的軍事進攻,廣泛地發展遊擊戰爭,應成為整個抗戰中的重要部分。

  什麼是遊擊戰爭?遊擊戰爭的定義應該是群眾戰爭,是群眾直接參加抗戰的最高形式。至於如何打法,如何行動,那是遊擊戰術的問題。

  遊擊戰爭的發展,會給侵略者以極大的危害,而對於我主力軍的作戰,則成為有力的助手。遊擊戰爭可以實現迷惑敵人,疲困敵人,阻擊敵人,分散敵人的任務,以配合我主力軍進行勝利的戰鬥。敵人深入一步,即被我群眾武裝重圍一層。敵人集中,則以遊擊戰爭方式包圍它,經常地襲擊和擾亂它,斷絕其交通運輸,封鎖其消息,肅清漢奸,實行堅壁清野,使敵人精神上受到重大打擊,資材上受損失,消息不靈,接濟困難,猶如聾子瞎子一般。這樣使敵疲困起來,麻煩起來,造成我主力消滅敵人的條件和機會。

  怎樣才能發展遊擊戰爭呢?我的回答很簡單,只要有群眾,就能夠發展遊擊戰爭,因為遊擊戰爭是群眾參加抗戰的最高形式。有人把組織遊擊戰爭看作一件神秘的事情,而認為自己沒有本事去進行這一工作。這種觀點,完全是由於他看不見群眾與不相信群眾的力量所産生的。其實,並沒有絲毫神秘的地方。只要你認識到開展 遊擊戰爭的重要,只要你相信群眾的力量,只要你相當的 給以推動與幫助(如少數武器等),你便可以號召起廣大 的群眾加入遊擊隊,進行抗日的武裝鬥爭。任何人、任何軍隊都有組織抗日遊擊戰爭的任務,而且任何軍隊都有這個平凡的本事。

  有人把遊擊隊的活動,看成為非常困難的事情。遊擊隊只要有很好的政治紀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幫助群眾,它不但能夠存在,而且能夠發展的。周恩來同志把遊擊隊和群眾的關係,比如魚和水的關係一樣,這是最恰當不過的比喻。魚在水中必然活躍自如,魚離開水自然只有死亡。遊擊隊只要具備了群眾的條件,再加上巧妙的遊擊動作,它是一定能夠在抗日戰爭中,發揮其非常偉大的作用的。

  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有著充分的條件在敵人的後方、側翼去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在那裏去堅定群眾抗日的意志,給他們以最後勝利的希望;在那裏去破壞日寇和漢奸的欺騙與活動,組織同胞們的抗日鬥爭,創造許多抗日的小塊根據地,支持與開展整個抗戰的局面。那裏是敵人非常薄弱的地方,敵人兵力很少,只顧前進,側翼暴露,後方空虛,正給我遊擊隊以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在那裏我們迫切地需要遊擊戰爭來配合主力作戰;在那裏我們的遊擊隊必然得到每一個迫近亡國奴命運的同胞的熱烈擁護。

  我們不僅要説明遊擊戰爭的重要與發展的條件,更重要的,還在説明它在今天,特別是在華北的抗戰中,已成為迫切而實際的中心任務了。其次,關於遊擊戰術的問題,已有專書論及,這裡沒有詳説的可能。毛澤東同志曾經發明了一個有名的十六字的遊擊戰術原則,即“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這一原則雖是十年前的發明,在今天的民族革命戰爭中仍然是用得著的。

  遊擊隊作戰的基本原則,最忌被動的應戰,而須絕對的獨立自主,操縱敵人。十六字的遊擊戰術,便是完全以處處居於主動為原則的。遊擊隊的指揮,要機斷靈活,膽大心細,當打則打,不能打則跑,這完全要靠指揮者精細審慎,瞬息決斷了。至於其他關於遊擊戰術的細小動作,本無不變的成法,那更須要指揮者去靈活地運用與大膽地創造。

  五 民眾運動與全民抗戰

  (一)痛苦的回憶與寶貴的教訓

  一個國家的生命,係之於全國人民的身上;一個戰爭的勝敗,也係之於人民的向背。

  中華民族能否從持久的抗日戰爭中,求得自己的獨立、自由和解放,完全在於能否動員全國一切人力、物力,為爭取抗戰勝利而進行頑強的、不疲倦的鬥爭。

  三個月來的抗戰中,證明了全國民眾擁護政府、擁擴前線將士的熱烈。可惜在現行政策之下,民眾依然沒有取得參加抗戰的各種機會,也沒有採取適當的政策去動員全民族的力量,以致蘊藏在群眾中的極豐富的戰鬥力量,依然沒有大大地發揮出來,使今天的抗戰,始終停止在單純軍事防禦的階段,而並未能掀起全面的與全民族的抗戰。

  有些人直到現在還未能從華北抗戰、上海抗戰的痛苦經驗中找出自己的教訓。始終沒有認識到單純軍隊抗戰,可以招致重蹈阿比西尼亞的覆轍〔1〕的危險。他們至今還不願意開展民眾運動,還不願意在民權自由、民生幸福、民族解放的三民主義的國策之下,啟發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動員他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而奮鬥。這樣的人,不管他們在主觀上是如何的堅決抗戰,但在客觀上他們還沒有離開民族失敗主義者營壘。

  為什麼前線的炮火打的這樣的激烈,並且有了部分的挫折,而竟還有人不願去推動發揮全民族的偉大的戰鬥力量呢?我想除了那些完全看不見群眾力量的瞎子和素以摧殘群眾為榮耀的人們外,還有一些人存在著懼怕群眾的心理。

  民眾的力量真是可怕的嗎?民眾是天生的造反者嗎?這真是杞人憂天的想法。不錯,壓迫者是要懼怕被壓迫者的反抗的,被壓迫者忍受不住壓迫時也是要反抗的。可是今天的中國怎樣呢?壓迫者、侵略者是日本帝國主義,整個中華民族每一個黃帝子孫都是被壓迫的,我們的政府也正在領導全國反抗我們的侵略者,除了漢奸以外,人人對抗日政府擁護之不暇,還有誰會反對抗日政府呢?不錯,在抗日過程中,貧苦人民要求相當地改善他們的生活,使自己得有餘力獻給國家,這是合理的要求,這只于抗日戰爭有利,並不致減少政府的收入。即對於富有者,也不過在合理負擔的原則下,少得一點租息,卻在整個民眾抗戰勝利之下,保持了自己的身家,而不致為日寇所侵佔。試問改善人民生活,又會對於政府、對於富有者有什麼害處呢?

  真正害怕中國民眾的力量的,是日本帝國主義,而不應該是中國政府和富有者,阻礙與壓迫民眾參戰的運動,只有利於日本的侵略,而使民族的生命遭受危害。動員與發揮民眾參加抗戰,只會提高政府的威信,增強抗日的力量,使持久的抗戰具有堅實的基礎。也只有這樣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我們批評這些嚴重的現象,其目的是希望這些現象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使痛苦的回憶變為寶貴的教訓,今天的教訓變成將來的勝利!

  (二)持久抗戰與全民動員

  我們已經指明,只有堅持持久的抗戰,才能最終地戰勝敵人。要進行持久的抗戰,就要在抗戰中動員一切人力、物力,團結與生長民族的力量,高度發揮民眾抗戰的熱情,建立正確的戰略和戰術,轉變敵我力量對比的現勢。而這一切的關鍵,則在於我們能否真正實現孫總理民族獨立、民權自由與民生幸福的三民主義。

  長期的戰爭,無一不要民眾的動員。前面已經從戰略戰術上以及發展遊擊戰爭的需要上,説明動員民眾的重要。現更就人力物力的需要上,來補充這一問題。

  有了民眾的動員,前方的人力可以得到如意的補充。軍隊作戰的人力消耗是很大的,加上我們還需要組織更多的新的軍隊,才能應付戰局開展的需要,這就非要全民族的動員不可。所以由募兵制轉為徵兵制,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但是,要實行徵兵制,必須在寬大的民主政治與改善人民生活的條件之下,才有可能。寬大的民主政治,可以提高國家的威信和人民愛國的觀念;人民生活的改善,可以使服兵役者無家庭的顧慮,能堅決地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利益而戰鬥。強迫抽派或徵調的軍隊,是無法支持最頑強的戰鬥的。反之,在民主與民生的綱領的實施中,人人將自動地踴躍地奔上前線,家中的父母妻子也將熱烈地鼓動自己的丈夫兒子上前線。這樣的軍隊,質量要好得多,戰鬥力要堅強得多,與人民的關係密切得多。

  有了民眾的動員,可以增加後方的生産,特別是軍需工業的生産,保障戰爭需要的源源供給,可以使軍隊得到民眾無量的幫助,如搬運糧食,救護傷兵,剷除漢奸,偵探敵情,幫助帶路,封鎖消息等等。

  重復地説,給民眾的自由和生活,是動員民眾參戰的前提。全民的動員,是持久抗戰勝利的保障,即使在軍事上遭到某些不利,最後我們仍然要依靠全國民眾的力量,轉不利為有利的。至若一切企圖只用強迫命令的方式,不顧民眾的生活與要求,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會使民族走到不堪設想的地步。

  (三)軍民關係

  軍隊與民眾打成一片,相互影響,相互合作,是保證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軍民關係之好壞,決定於軍隊本身之有無嚴格的紀律,以及每個軍人有無愛護人民的觀念。假如一個軍隊能有嚴肅的紀律,每個官兵對於人民,能夠做到買賣公平,態度和藹,雖在極困難、極混亂的環境中,不亂拿民眾一點東西,那這個軍隊必然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取得人民的幫助。反之,紀律壞的軍隊,雖然有時可以從民眾身上去滿足自己的欲求,使民眾徒喚奈何,但是一遇困難,他便會得不到群眾絲毫的幫助而無法解決。

  這一時期,特別在戰地中,某些軍隊的紀律之惡劣,對人民利益之極端的不加顧恤,我不願加絲毫的批評。我只誠懇地熱烈地希望這些部隊的長官,加以嚴格的注意,勿因為軍隊缺乏紀律而致民眾失望悲觀,增加敵人欺騙的作用。某軍隊經過某村後:“日本人來不過這樣吧?!”請聽群眾的怒聲呵!

  六 幾句結語

  我們提出了在持久抗戰中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動性,我們指明了抗戰的勝利的前途。但這一切決不是命定的,勝利的前途也不是從天而降的,而完全依靠于我們自己的努力。

  戰爭越打越緊急,華北戰線的影響,使整個抗戰處於困難的地位。假如我們能夠克服這一時期在戰術和指揮上,特別是在民眾動員上的弱點,我們是能夠迅速克服這些困難,取得勝利的。

  時機愈加緊迫了!我們已經暴露的弱點不能再存在了!建立正確的方針不能再遲緩了!今天放在全國同胞身上的責任,是擁護、推動與幫助政府和領袖,從困難中去求得民族的獨立、自由和解放!

  注 釋

  *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彭德懷被任命為八路軍副總指揮;九月十一日,改稱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本文原載于《解放》第一卷第二十五期。

  〔1〕一九三五年十月,意大利法西斯武裝侵略阿比西尼亞(現埃塞俄比亞),一九三六年五月完全佔領了阿比西尼亞,使之成為意屬東非的一部分。

  《彭德懷軍事文選》

1
(編輯:曹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