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察冀軍區八路反圍攻戰役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8日 15:32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離隊粉碎日偽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首次圍攻的戰役。
是年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和抗日遊擊戰爭的發展,對日軍佔領之北平(今北京)、石家莊、太原、張家口等戰略要地及平漢(北乎至漢口)、平綏(北平至歸綏)、同蒲(大同至風陵渡)、正太(正定至太原)鐵路等主要交通線造成嚴重脅威。對此,日軍于11月下旬調集第5、第14、第109師團和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各一部及偽軍共2萬餘人,分兵8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企圖以分進合擊戰術,摧毀初建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消滅或驅逐八路軍,確保其後方和鐵路運輸安全。
晉察冀軍區部隊和遊擊隊,在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指揮下,採取以遊擊隊襲擾、疲憊和消耗日偽軍,集中主力尋機殲滅日偽軍,以打破日偽軍圍攻的作戰方針,展開反圍攻戰役。
24日起,日軍4000余人由懷淶、陽原、應縣等地向蔚縣、廣靈進攻。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部隊,為避其鋒芒,主動撤離縣城,與日軍週旋,先後在亂嶺關、北府口殲滅日軍400余人。由保定、易縣西犯淶源的日軍3000余人途經北奇村、紫荊關、王安鎮等地,連遭軍區騎兵營和第1軍分區部隊打擊。軍區伸向日軍側後的部隊,破壞日軍補給線,襲擊交通要點,在大龍華戰鬥中,殲滅日軍200余人。
進佔淶源之日軍由於連遭襲擾,且交通受阻,補給困難,被迫於12月19日棄城撤退。軍區部隊遂乘勝收復淶源城和紫荊關。代縣等地日軍出犯後,沿途遭八路軍和遊擊隊襲擊。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部隊,乘日軍出犯,後方空虛,于14日夜襲原平鎮,殲日軍100余人。由定縣、井陘、平定等地分別向曲陽、平山、孟縣進犯之日軍5000余人,也遭晉察冀軍區第3、第4軍分區部隊打擊。
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為配合晉察冀軍區作戰,奉命由五台開赴洪子店地區。15日,該旅一部和第4軍分區部隊分別在小寨和清城鎮伏擊日軍,共殲日軍300余人。為策應晉察冀軍區部隊反圍攻作戰,冀中人民自衛軍襲擊了定縣和新樂車站;八路軍第120、第129師各一部,分別在大同至太原和石家莊至太原鐵路沿線,襲擊日軍運輸隊,破壞其鐵路交通。至22日,進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各路日軍除佔據渾源、蔚縣、行唐、平山等縣城之部隊外,余皆撤退。
此役,八路軍共殲滅日偽軍2000余人,繳槍300余支、子彈5萬發及其他軍用品一部,挫敗了日軍的企圖。 這次反圍攻作戰,是在根據地建立不久,主力部隊少,群眾抗日武裝缺乏戰鬥經驗等不利條件下進行的。但由於晉察冀軍區部隊堅決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充分地動員與組織群眾,採取軍民結合,主力部隊與群眾武裝相結合,實行堅壁清野和封鎖消息;同時採取“以老帶新”。以部分老部隊為骨幹帶領新部隊和群眾武裝,開展廣泛的遊擊戰,消耗疲憊敵人,主力則避免正面抵抗,隱蔽集結于機動位置,抓住有利戰機,殲擊敵之一路,並向進犯之敵的遠近後方行動,尋機打擊敵人,並在友鄰第120、第129師積極配合下,粉碎了敵之圍攻。反圍攻作戰的勝利,進一步鼓舞了邊區軍民的鬥志,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使邊區所轄發展到30余個縣,部隊發展到2萬餘人,併為爾後反圍攻作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