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文體快訊

聶力著文重溫聶榮臻元帥紀念平型關大捷詩文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30日 15:11

  聶力

  2002年9月中旬,為研究父親聶榮臻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組織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一些歷史情況,我和幾位同志組成“革命老區尋訪組”,從北京出發,先後到山西、河北尋訪。我們首先來到繁峙和靈丘,重點參觀了“平型關紀念室”、“平型關紀念館”和當年的平型關戰場,並與當地同志交談,了解了當年平型關戰鬥中的許多動人事跡。然後轉到五台縣,那裏有許多有關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組建和活動的歷史。我們重點了解了金剛庫原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的舊址、晉察冀軍區在普濟寺召開成立大會的情況;父親創建和發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並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表彰為“抗日模範根據地”的情況;團結、發動廣大群眾,特別是發動五台山的僧侶參加抗日戰爭的革命故事;父親和彭德懷在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以及徐向前元帥故居等情況。在尋訪的過程中,我們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作了概括的了解,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尤其令我們感動的是,當地上了年紀並參加過抗日鬥爭的群眾對父親和先輩們的感情特別深,他們十分懷念“聶司令”,十分懷念當年大家齊心抗日的戰鬥生活。看到這樣的革命群眾,就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希望,這是3年前我們到革命老區尋訪的感受。

  今年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中國人民都不會忘記這一有關民族存亡的雪恥紀念日!我由此想到,20年前,父親就是因為看到少數日本右翼分子有復活軍國主義的苗頭,才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憶平型關大捷》:

  集師上寨運良籌,敢舉烽煙解國憂;

  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

  東渡黃河第一戰,威掃敵倭青史流;

  常撫皓首憶舊事,夜眺燕北幾春秋。

  當時,一些媒體得知父親寫了一首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週年的詩作,紛紛找來。《文匯報》、《瞭望》週刊和《解放軍文藝》先後發表了《憶平型關大捷》一詩。《經濟日報》雖然沒有登載此詩,卻另辟蹊徑,全文登載了父親在自己回憶錄裏寫的《首戰平型關》一文。這篇文章是繼《聶榮臻回憶錄》在1983年發行後首次在報刊上與讀者見面。顯然,《經濟日報》的編輯是為了讓讀者痛定思痛,加深對歷史的深思。詩文相輝,盡顯我中華民族不畏強敵,誓死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

  平型關一戰,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在海內外取得了良好的影響。那麼,裝備落後的八路軍為什麼敢於抵抗武器精良的日本侵略軍?

  父親説:“從根本上講,這是由於我們黨堅決抗日的政治路線所決定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強佔我東三省,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一開始不但採取不抵抗政策,而且變本加厲妄圖剿滅共産黨。這就使我黨不得不一方面對付國民黨的進攻,一方面承擔起領導全國人民抗日的重任。在日本侵略者步步緊逼的情況下,又先後發生了1932年抗擊日軍侵略上海的淞滬之戰、1935年日本侵略軍進逼華北而引起的“一二九”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直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終於全面爆發了。中國共産黨旗幟鮮明地向全國各界提出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紅軍開赴到抗日最前線,與人民大眾緊密團結,堅決抗擊日本侵略者。當我重溫這一段抗戰歷史時,我心潮澎湃,腦海裏又浮現出我在山西尋訪時的所見所聞,又出現了八路軍與日本侵略軍激烈搏鬥的情景。其實,這些都是聽父母和鄉親們講的,他們過去親身經歷的故事,再加上各種文字材料和電影等無數感人故事的熏陶,就形成了我們年輕時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傳統教育的一部分。

  那麼裝備落後的八路軍,為什麼能取得輝煌勝利呢?父親説:“幹部戰士們英勇無比的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官兵士氣高漲,戰前,同志們就憋足了勁,決心嚴懲侵略者。”在部隊趕往戰場時,半夜下起了傾盆大雨,幹部戰士無雨衣擋雨,九月天冷,單衣也難禦寒,大家硬是冒雨戰寒,勇往直前,無一退縮。途中山洪暴發,湍急的山洪咆哮著,大家只得把槍和子彈挂在脖子上,手拉手地前進,或者拽住馬尾巴趟過激流。有的戰士因失手不幸被洪水沖走了!就這樣經過一夜的風雨饑寒侵襲,幹部戰士仍堅毅地趴在陰濕的陣地上,等待戰鬥!這是多麼令人敬佩的八路軍官兵啊!

  在戰鬥中,副團長楊勇負了傷,仍堅持指揮戰鬥。連長曾賢生身先士卒,上好刺刀衝向敵人,高喊:“我們要用刺刀消滅敵人,就是犧牲也要堵住敵人!”他&&衝入敵群,在肉搏中光榮獻身!還有一個連,打得非常頑強,戰鬥結束時,全連幹部除一人外,全部負傷,3個排長都英勇犧牲了!父親説,在戰鬥打得最激烈時,出現了我軍傷員與敵軍傷兵扭成一團的場面,以致傷員用牙齒咬、用拳頭打,也要致敵于死地。這就是我軍官兵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我們的幹部戰士之所以英勇無比抗擊敵人,是與政治覺悟分不開的。父親在作政治動員報告時就提出“這次戰鬥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仗,必須打好打勝,要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以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官兵們頓時摩拳擦掌,熱血沸騰。父親同時告訴全師幹部當時的敵我雙方態勢,我軍勝利的條件和作戰時應注意的事項,使大家心明眼亮,人人都有必勝的信念和信心。所以,我們的幹部戰士英勇無比,能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

  另外,父親説:“從指揮上講,我們選擇了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兩面夾擊,在狹窄的山谷給敵人以突然襲擊,使它的裝備優勢無法發揮。”這也是我們必勝的重要因素。所以,“戰鬥一開始,全線部隊即居高臨下地向敵軍展開猛烈襲擊,一下子把它的指揮系統打亂了。山溝裏,汽車撞汽車,人擠人,異常混亂。”然後師領導決定“把敵軍切成幾段,分段吃掉它”。八路軍首戰平型關的“制勝圖”就是這樣“繪製”出來的!

  相反,再看敵人方面。“進犯平型關的日軍,屬於敵板垣第五師團。”板垣本人是個中國通,早在1929年就任日本關東軍大佐參謀,“九一八”以後他升任中將師團長。在他影響下,板垣師團的武士道精神很強。板垣之所以選擇平型關作為迂迴路線,是因為他知道這裡是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以為是我們比較薄弱的環節。自他帶隊進攻華北以來,遇到的都是不戰自退的國民黨軍隊,所以氣焰囂張,根本沒有估計到在他眼皮底下會有一支嚴陣以待的八路軍隊伍。他毫無戰鬥準備,兩側連警戒都不設,長驅直入,麻痹到了極點!當他們進入我軍早已設好的伏擊圈時,在我軍居高臨下、兩面夾擊中,必然慘敗!

  平型關大捷後,人們首先感到的是它深遠的政治意義。在國民黨軍隊一敗塗地的混亂戰局下,平型關大捷雄辯地説明,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有戰勝任何敵人的勇氣和力量,全國人民看到了民族希望之所在。父親引用了當時著名愛國志士續范亭先生一段精彩的評論:“謹按平型關戰役,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不僅在於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我們的士氣。在敵人方面,從南口戰役以來,日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在平型關忽然受到慘重的打擊與包圍被殲情況下,日寇知道中國大有人在,不敢如以前那樣的長驅直入。忻口戰役敵人未敢貿然深入,我軍士氣高漲,未嘗不是平型關殲滅戰的影響。”續范亭老先生的這段話,代表了當時全國人民對平型關大戰的高度評價。

  父親在《首戰平型關》一文中最後總結説:“我們出師以後,第一仗就是平型關戰鬥,它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樹立了八路軍的威信,對國內外産生了很好的影響,尤其是在‘恐日病’和‘亡國論’到處流行的時候,這一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這是平型關戰鬥勝利最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重溫《首戰平型關》和《憶平型關大捷》的詩文,油然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增強了我們奮發圖強的志氣,我們要永遠記住先烈的英雄業績,永遠記住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教誨,既“敢舉烽煙解國憂”,也可用“殷殷熱血固金甌”,中華民族定能永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
(編輯:曹勁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