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會風清新,大小媒體的“兩會”報道也有了新的變化,最明顯的是,許多媒體都在大力為受眾搞“解讀”。
翻開這些天的報紙,幾乎每天都有“某某解讀”的文章。譬如,“兩會”代表委員的構成,放在過去,一條幾百字消息裏堆上幾個抽象的數字就算了事,這次,媒體一搞“解讀”,不僅告訴了受眾代表委員的年齡、文化程度等基本情況,而且把他們的當選和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一下子拉近了和受眾的距離。再譬如,政協委員提交的提案,原來往往告訴大家的只是一些數字概念,如今,記者們從群眾的柴米油鹽入手,看群眾生活與政協委員提案的關係,這樣的“解讀”就使“兩會”的報道貼近了實際、貼近了群眾、貼近了生活。
解讀“兩會”,給記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華社記者張建平為了解讀這次人代會上的幾個重要報告,會前跑政府部門,採訪相關專家,會上又馬不停蹄地找基層代表談生活感受,哪天都在深夜12點之後睡覺。工作是累,但小夥子沒覺出來,他説:“新聞報道應當體現這次‘兩會’清新的會風。想到能有更多的讀者通過我們的報道更具體、更詳細地了解大會,自己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丁錫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