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趨勢如果得不到及時扭轉,很可能會危及我國科研隊伍的穩定以及科研事業的未來
據媒體報道,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就科技界中的“官本位”傾向提醒社會關注。他從國家科研事業長遠發展的立場,為一些研究人員不安心工作、嚮往到管理部門從政當官的現象而憂心忡忡,認為這種“官本位”趨勢如果得不到及時扭轉,很可能會危及我國科研隊伍的穩定以及科研事業的未來。
儘管一些事業單位知識分子的待遇近年來有了明顯改善,但對權力的嚮往、“官本位”觀念在科研領域依然或明或暗地存在。一些原本很有前途的研究人員發現自己皓首窮經做研究,到頭來,所得到的社會聲望及各種待遇都遠不如有個一官半職者。於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寧肯放棄多年苦心鑽研、業有所長的專業研究,伺機棄研從政。而他們一步入政界,社會地位大大提高,福利待遇迅速改善,反過來波及科研領域的人心穩定。同時,一些官員以各種途徑輕而易舉地拿到碩士博士學位以及學界的各種頭銜,又加劇了科研人員對官位“含金量”的青睞。科研人員“心有旁騖”,在一定程度上動搖著科研人員理當堅守的冷靜、相對超然的治學立場,使得浮躁的、世俗的、急功近利的學風蔓延開來。
科研領域的“權力本位”心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某些官員手中特權較多、社會地位較高的現實。同時,也顯示出社會在尊重科研人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上,尚有諸多有待改進之處。
我們知道,知識分子在社會生活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一方面,他們引導、維護著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及人類的基本原則;更重要的是,他們以知識的創新、運用、推廣及傳播為業,在知識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和分配要素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分子理所當然成為先進生産力的重要代表力量之一。因而,保持一支穩定的科研隊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要務之一。可以想像,如果一線的科研人員得不到相應的社會地位、榮譽及物質待遇,紛紛以從政為榮,則很可能對整個社會造成一種錯誤導向,即只有從政才能擁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力,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功成名就———這無形中倡導了一種“權力本位”,誘使社會向權力傾斜、向權力“親和”。這種傾向無疑是十分有害的。
為杜絕“權力本位”對科研領域的侵蝕,有政協委員建議,國家應建立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人員集中精力以科研工作為終身職業,根據他們的業績給予相應的待遇和榮譽。同時,加快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規格和行政級別,回歸專業領域內惟知識創新能力的評價標準,從根本上激勵科研事業的繁榮。
就根本之策而言,建設一個分層明晰的社會是我們的目標,即讓官員一心從政,商人專心經商,科研人員踏踏實實做研究,各司其職,各守其位,各安其分,各得其樂,“諸神歸位”。當然,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社會經濟的全面繁榮。
畢竟,建設市場經濟我們才剛剛起步,中國社會的發達程度還比較低,社會資源的分配尚缺乏健全的機制,各種社會角色的定位並不明晰,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相信,隨著中國的強勁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能找到自己最佳的人生定位,我們將會迎來一個多元、成熟和穩定的社會。(記者 劉文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