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兩會傳真     網站專稿     兩會聚焦     圖片報道     媒體評論     兩會多棱鏡     網上視頻看兩會         



新華社:説話算話,信用乃出


  “信用”仍是“兩會”上出現頻繁的一個詞彙,與往年不同的是,代表和委員們議論的重點變了,從對“信用缺失”行為的口誅筆伐,轉到了剖析癥結、探討對策上。落點之一,就是社會信用建設要從政府行為抓起。

  天津市政協副主席蔡世彥代表會前收集的大量資料顯示,“信用缺失”的代價是驚人的。全國每年因逃廢債務、合同欺詐、制假售假、三角債等等行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800多億元,為2002年財政收入的32.5%。這麼巨大的一筆財富,到底是怎麼丟失的?

  “政府失信行為的負效應”,是代表委員們議論的一個焦點。“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梁不正倒下來”。任何社會形態中,政府行為都具有顯著的社會導向作用。毋庸諱言的是,目前政府行為中失信現象仍很嚴重。少數領導幹部會上大談反腐敗,會下大肆貪污受賄;組織人事部門用人失察造成“邊腐敗邊陞官”現象不斷;一些地方對生産責任事故封鎖消息、欺上瞞下、推卸責任;對制假售假行為的地方保護主義、統計報表弄虛作假、政績“摻水”、一些文件政策形同空文……如此等等日積月累,都使政府信用在人民群眾心中大打折扣。這些問題不解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是空談。

  “打鐵先得自身硬”。建設社會信用,首先要建設信用政府。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委書記李強、石家莊市市長臧勝業對此均深有感觸。李強代表在作客新華網説:“人才、資金、項目等都可以引進,惟獨信用不能引進。信用是支撐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而在社會信用的三個層次中,政府信用是基礎,其次才是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所以,加強社會信用建設的當務之急,是認真抓政府行為信用建設。

  代表委員們指出,失信行為已經蔓延到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加強社會信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目標,所以要分輕重緩急,先抓準主要矛盾,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