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兩會傳真     網站專稿     兩會聚焦     圖片報道     媒體評論     兩會多棱鏡     網上視頻看兩會         



《解放日報》:“四個競爭力”集聚新能量


  市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陳良宇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國有經濟主導競爭力、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和城市綜合競爭力。

  連日來,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上海代表、委員們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認真審視上海新一輪發展之路,認識更為清晰:“四個競爭力”是有層次的,互為關聯、相互促進。只要企業核心競爭力、國有經濟主導競爭力和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三足鼎立”,就能托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上海新一輪發展集聚並注入新的能量。

  攀升,需要強“推力”

  猶如升空的火箭,上海一路疾飛,實現了連續11年的經濟兩位數增長,人均 GDP已接近5000美元,正向7500美元的新高度衝擊。

  面對重要戰略機遇期,代表、委員們信心滿懷:浦江兩岸開發、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等一大批項目的啟動,上海的投資需求將得到大大釋放;住房、購車、教育、旅遊,市民消費強勁,成為擴大需求的“有生力量”。

  新起點、新高度,意味著新挑戰。

  傅新華委員説,從 5000 美元到 7500 美元,將是上海人均 GDP 的第二次飛躍,這不僅意味著上海經濟“量”的擴張,更意味著産業結構、資本業態要有“質”的提升。不少代表、委員清醒地指出,上海資源相對缺乏,商務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在一般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領域,上海已處劣勢。范秉勳等代表説,挑戰還來自國內外的激烈競爭。放眼全國,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勢頭尤旺。代表、委員們感慨:上海必須清醒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抓住獨特的機遇,發揮自身的特點,才能贏得發展的先機。一些代表形象地比喻:飛機不可能進入太空,而火箭可以,因為火箭發動機有著比飛機引擎更加強勁的推力。上海經濟繼續健康、快速增長的強勁推力是什麼?代表、委員觀點鮮明:以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四個競爭力”。

  “三力”托舉“一力”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基礎,本質是技術創新,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毛增滇委員舉事實為證:英特爾公司平均每天誕生 3項專利,後來者無論怎麼幹,都難以繞過它的專利壁壘。近觀上海, 2001 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僅 241 件。國産電腦用的是外國“芯”,組裝大巴裝的是洋“引擎”,在這些市場佔有量很大的産品中,核心技術大都屬於他人……代表、委員們大聲疾呼:獲取新技術不能只靠“引進、消化、吸收”,上海的企業應有志氣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新産品開發研究中心,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擁有自己的專利,從而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到國內外市場上去搏擊。

  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必須提升國有經濟的主導競爭力。傅新華、趙國通等委員談到,上海國有經濟實力雄厚,去年底,上海地方國有資産總量達到 5700 多億元,國有資産在支柱産業、基礎性和公益性行業以及大型企業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加快了城市功能轉型和産業結構升級。今後上海應繼續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運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把傳統工業改造為現代化的信息化工業,並帶動第三産業協調發展。代表、委員們表示,應進一步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形成國有資本“有進有退、能進能退”的機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還應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瞿世鏡等委員提出,要致力於信息化建設、提高“大通關”速度,加快政府職能的轉化、弱化、強化,構建政府服務“高地”,努力使上海成為國內外企業發展綜合成本低、商業機會多、市場秩序好的地區。李金生等代表説,上海在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方面已開始了有益探索,如針對“商務成本太高”的呼聲,在一些區縣試點,通過改革形成商務成本“盆地”、服務效率“高地”和外商投資回報“福地”。浦東新區進一步發揮先發優勢,為中外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降低企業市場的準入成本;對中外投資項目的建設、生産、營銷實行全程服務,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進一步完善生産要素市場體系和仲介服務體系,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代表、委員們提出,同時還應努力營造設施先進、生態優良、城市文明、社會安定的綜合環境……

  企業核心競爭力、國有經濟主導競爭力、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三股力共同托舉起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定將為上海攀升新高度提供強勁推力。上海代表、委員對此充滿信心!

  推力之源:創新+人才

  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核心是創新。沈文慶委員説,必須努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鼓勵重點行業和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促進各類應用型研究機構進入企業或與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結合。同時,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利用風險投資、上市融資、知識産權出讓、股權轉讓等多種途徑籌資,促進戰略投資者進入高科技領域。一些代表、委員還提出,要充分發揮知識産權制度對創新的激勵和保護作用,強調科技源泉建設。

  要通過教育創新,為上海持續高速發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撐。鄭惠強、王徵等代表、委員提出,應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培訓等;加快高等院校學科結構調整,重點發展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國際金融、法律、工商管理等係科和專業;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積極發展國際合作辦學和遠程網絡教育等。

  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關鍵是人才。代表、委員們説,要想盡一切辦法延攬人才。既要用類似足球運動員轉會“摘牌”的方式引進一些緊缺人才,又要用完善的政策機制引進大批有用之才。張榮坤等委員十分讚賞上海推出的人才居住證政策,認為這對上海集聚人才,鼓勵人才創業十分有利,堪稱制度創新的典範。他們建議,上海應努力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機制、在世界範圍內尋覓優秀人才的長效機制、人才創業扶助機制、市場化的“賽馬場上選駿馬”人才評價機制。“天下之才,為我所用”,上海一定會“一飛沖天”。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