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兩會傳真     網站專稿     兩會聚焦     圖片報道     媒體評論     兩會多棱鏡     網上視頻看兩會         



《北京晨報》:高校自主招生 喜還是憂


  5%不為一分抱憾一生

  “這是一項令人欣喜的改革,是教育界人士呼籲多年的心願。”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説:“我們可以減少一些對優秀學生的遺憾了。”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這絕對是個好消息,一分之差就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實在有失公平。他舉例説,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曾出現過很多不拘一格錄取人才的佳話。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是,當年非常偏科的歷史學家吳晗被北大錄取;而被譽為“文化崑崙”的錢鐘書則在數理成績很低的情況下,也取得了清華大學的入校資格。

  5%會不會衍生腐敗?

  雖然改革打破了教育領域一塊多年來難以融化的堅冰,但是,5%的自主權卻讓大學校長們大傷腦筋——如何保證不讓自主權變成腐敗的土壤,關係和金錢的通道?

  “我感到壓力很大,在目前的環境下,社會上一些人肯定會因此利用地位和權力給學校施加壓力。”許智宏説。

  紀寶成説,教育牽扯到全社會最切身的利益,最容易觸動公眾敏感神經,因此,雖然政策強調學校的自主性,但關鍵要做到標準透明和公開。紀寶成透露,中國人民大學制定了標準,重點對四類學生進行全面考察:文藝特長生、文史哲方面優秀的學生、奧賽獲獎者以及學生幹部。校長們表示,只要在重點錄取分數線以上的優秀學生,差幾十分都有機會。

  5%是多還是少?

  5%的指標對於高校來説是多還是少?紀寶成代表説:“我們當然希望高校未來能夠有100%的自主權,但是在實際當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考試問題。他説,在全國進行考試的成本很高,一個學校是根本不可能承受的。另外,如果一旦可以完全自主,由於我國地區經濟和教育水平發展差異較大,可能會出現很多人涌向經濟發達地區招生,這樣,貧困地區的孩子就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有某些代表對5%的計劃表示異議。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陸善鎮提出,教育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應該更加科學,不能僅僅依靠行政命令,“5%到底是如何調研出來的?”他認為,今後的改革最好能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計劃。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