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所以,教育是歷屆兩會代表委員始終予以強烈關注的話題,此次也不例外。今年的兩會剛剛開幕,不少代表委員紛紛就教育問題發表看法,其中有憂患,有建言,更有期待。譬如,王翔委員認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有很大的困難,是經濟增長尚未惠及農民的一個具體表現。“一些地方連續幾年沒有達到《教育法》規定的教育投入增長要求的情況必須改變……如果自己去坐高檔車,住高檔賓館,而轄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難普及,時至21世紀的今日,還有文盲不斷出現,那對當地官員簡直就是恥辱,何談建設小康有成效!”而王斌泰代表則指出,教育領域怪現象很多,最突出的莫過於,當民辦學校的發展受到嚴格限制,強調“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時,那些享有優質資源的公立學校卻幾乎“公開”地大舉營利,成為創收高手。張傑庭委員説,現在教育資源缺乏,分配不公平,需要採取切實措施吸引民間投資,鼓勵民辦教育的發展。
尤其是,一些代表委員對某些地方愈演愈烈的教育亂收費現象深為不滿。他們認為,必須認真對待這一問題,追根溯源,並從中尋求解決的辦法。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既然是資源,當然也就有開發、投入和使用的問題,也需要對這些環節不斷加以完善。而恰恰在這些方面,應該説,我們都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首先,我們的教育還處於一種稀缺資源狀態。稀缺的原因,一是開發不夠,二是開發不均等。開發不夠,突出表現在一些地方對民辦學校的束縛上;開發不均等,集中體現在對公立學校分出個三六九等來。開發不夠,使有些孩子上學無門;開發不均等,逼著家長給孩子找“好門”,並由此滋生出亂收費等種種弊端和腐敗現象。
其次,教育是一個不斷再生産的過程,需要投入,更需要維護。問題在於,現在不少地方基本的投入都不能滿足,遑論維護?當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時,教育機構於是不得不開始“自籌資金”,只要開了這個頭,那麼,一些學校就“名正言順”地開始創收,進而演變為各種各樣的亂收費。
第三,開發、維護資源的目的在於使用,而使用必須公平、公正。這正是教育資源特殊的地方。它不能依據人的不同地域、貧富差別等事實上的不均等而決定是否給予資源享受的權利。每個孩子都應享有公平公正的教育機會,這也正是義務教育的重要內涵。
由此可見,教育問題的存在與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對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我們完全可以抱樂觀態度。但這並不是説我們要“樂觀其成”,恰恰相反,我們還有很多可以而且必須改變的地方。改變或者改革,其手段和目的概括起來就是:擴大建設,解放體制,推動發展。這也正是不少代表委員建言的重點所在。教育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人要到學校去,錢從哪來?這在經濟日益強勁、財政收入不斷增多的今天,其實更多原因在於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如果讓每個地方官員和教育官員都能有“還有文盲就是恥辱”的認識,並因之産生責任感、危機感、緊迫感,那麼問題的解決就可能相對容易一些,就可能更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