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在環境保護與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環境保護的壓力仍然很大。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總體環境質量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指出,生態環境沒有得到保護的經濟發展,可能是明進而暗退。全面建設小康,環境問題絕不能拖後腿!
重視生態道德建設
應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加上“生態道德”建設這一塊,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尊重自然、保護生態”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人大代表陳壽朋説,生態道德教育一定要成為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的一部分。要改變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狀況,既要不斷提高抗“天災”的能力,更要大力倡導生態道德抑制“人禍”。本世紀頭20年是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要力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保工作決不能拖了後腿。如果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增強,僅僅是經濟數字在某些方面有所增加,那麼小康社會就不是全面的。
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
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代表説,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往往也是同保護環境矛盾比較突出的時期。怎麼處理好這對矛盾呢?江西有很深刻的體會,必須把保護資源、保護環境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發展工業中,千萬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我們就是速度慢一點也絕不能搞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項目。從污染源上來講,應加快傳統企業的改革步伐,儘快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許蘇卉代表認為,當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投入不足、環保意識較差、依法治理不夠是重要原因。在制定和執行環境政策時應因地制宜,在西部、西南部、東部等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加快産業化和立法步伐
“保持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飯碗”,“有了綠水青山,才有可以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代表們談到,九屆全國人大期間起草和修訂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沙治沙法、清潔生産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5部環保方面的法律,這些法律借鑒了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為規範環境與資源管理奠定了法制基礎。
許多代表指出,今後一段時期,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工作仍是一項重要任務,要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質量,力爭在21世紀頭10年,基本形成和完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法律體系。 (許躍芝 廖國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