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受國務院委託,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向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體代表,作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説明。備受國人矚目的國務院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終於浮出了水面。
自從1982年以來,國務院已經進行了4次機構改革,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縱深發展,規範和轉變政府職能的問題,仍然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這種客觀的經濟運行對政治體制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強有力的,這個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現行政府機構中存在的“不適應”,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障。
但凡機構改革,首先意味著一些機構要被撤消,一些要被裁並,一些要被增設。撤消什麼,裁並什麼,增設什麼,取決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根據這一次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準備設立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商務部;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將從原有的29個減少到28個。
有一點人們應當明確,機構改革並不是僅僅減少多少個人、多少個機構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轉變成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同依法治國相適應的、一種新的行政管理機構。因此,轉變職能、增強政府的服務意識,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不論是新成立的部門,還是其他部門,都要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如果職能不轉變的話,權力高度集中在某些部門、某些個人的手中,仍然可能會干預企業,干預經濟活動,干預起來可能還更方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要逐步推進,不斷深化。從這個層面上看,這一次機構改革,也並非“畢其功於一役”。機構改革還未有窮期。但是,把握住改革的指導思想是轉變職能,理順關係,精兵簡政,提高效率;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和有活力的運行機制,以精幹的機構,有限的投入,合理的分工,實現優化管理,那麼,任何時候的機構改革都將得到人民的擁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