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胡佛文摘》季刊2003年第一期發表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 巴羅撰寫的文章,讚揚中國的建設成就,認為中國現在是真正的大躍進。這篇文章説:
自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掌權以來,中國放開農業限制,放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部門的控制,吸引外國投資,鼓勵國內私營企業發展,從而大大增加了商機。
執行這些政策的結果是經濟迅速增長。中國經濟在上世紀50年代末的“大躍進”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一直停滯不前。然而,到了80年代,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平均增長5%,90年代平均增長8%。在1995年至2001年期間,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達到7%,而這正是其鄰國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時期。
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對經濟和政治改革所採取的循序漸進的態度。中國在沒有喪失對司法制度和政治進程控制的情況下成功而緩慢地實行市場化。
中國正在採取行動放寬對國內金融系統的限制。迄今為止,外國人獲准進入金融部門和製造業,主要集中在興辦合資企業上。這種做法促進了國外先進技術流入國內,而且還促使某些國有企業能夠更有效地運作。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國際貿易的速度勢必加快。開放貿易的範圍會擴大,可能會與國際金融體系加強聯絡,最終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我認為,中國與世界資本市場保持相對距離的做法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了作用,這是正確的。然而,為了促進長期發展,中國逐步加大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的力度是有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