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消息:齊齊哈爾大學校長唱江華代表對教育結構調整問題十分關注,他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重視教育結構調整。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並指出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這一目標説出了未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人才結構中的三個知識層次及數量關係,是我們優化教育結構的依據。
調整優化教育結構,首先要全社會提高對人才結構的認識。一方面要澄清學生及其家長不顧學生自身的條件,追求學歷上越高越好的錯誤認識。事實上,學生在決定選擇哪一個受教育層次時,應根據其自身所處環境的不同,個人興趣、愛好、素質條件,甚至包括經濟條件的不同而做一個全面的衡量,然後再決定選擇哪一個受教育層次才是最明智的。學校和全社會都要宣傳無論哪個層次的勞動者都會大有作為的思想。另一方面社會用人單位也要合理使用人才。人才結構的不合理有時會阻礙一個單位的發展。用人單位合理選才,對教育結構調整作用很大。其次,必須以政府為主導調整教育結構。唱江華代表認為,應把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目標對準高素質的勞動者,普通本科教育對準專門人才,研究生教育對準拔尖創新人才。應加大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力度,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為此,政府在逐年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時,應繼續按“共建、調整、合作、合併”的八字方針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