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兩會傳真     網站專稿     兩會聚焦     圖片報道     媒體評論     兩會多棱鏡     網上視頻看兩會         



蔡玲、王少階委員:發展非正規就業,拓寬下崗職工再就業渠道


  中國網消息: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強調和考慮正規就業所費精力較多,而在發展非正規就業和彈性就業方面的措施和手段乏力。其實,大力發展非正規就業潛力巨大,只要政策配套,轉變觀念,非正規就業完全可以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

  非正規就業是相對於傳統的主流就業方式而言的就業形式。包括階段性就業、自主就業、獨立服務型就業等。隨着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對餐飲、清潔、保姆、老人看護等方面的要求顯著增長。據專家調查顯示,若按中國城市有1億個家庭計算,其中五分之一家庭需要社會化家庭服務,可為社會提供2000萬個就業機會。2000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3億,60歲以上的人每年以3%的速度增加,80歲以上的人口以5%的速度增加。快速增長的老年人群體,就預示着家政服務業的巨大市場潛力。這些都為發展非正規就業,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目前,發展非正規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一是就業觀念陳舊。多數下崗人員年齡較大,對再就業心理預期偏高,選擇就業崗位重正規、固定就業,輕非正規、彈性就業,對收入期望值較高。因而形成一方面大量下崗人員無事做,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事情沒有人願意做的局面。二是發展環境較差,突出表現在制度創新緩慢,政策落實不力。如缺乏相應的個人信貸擔保機制,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實不力等。三是下崗人員難以得到公共培訓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大部分下崗人員,勞動技術單一、缺乏轉崗技能與相關知識,尤其需要社區將他們組織起來,有針對性的開展崗前技能培訓,同時,及時向他們發佈就業市場信息。

  幾點建議:1.將發展非正規就業納入政府議事日程,積極支持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尤其是在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就業潛在機會多、對勞動者技能要求相對較低的領域,通過構建完整的政府支持體系,以社區為單位,積極扶持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對從事家政服務等非正規就業人員的信任程度;幫助失業人員走上就業之路。例如上海從1996年開始支持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到2001年底,全市己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1.1萬戶、就業人數達16萬人,其中97%的下崗失業人員。目前,以每月400家的速度增長,在幫助下崗人員就業方面實現了創業促進就業的“就業倍增效應”。

  2.設計切合實際的針對非正規就業的貸款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切實落實國家優惠政策,幫助下崗人員自主創業。如江蘇省建立了包括政策公示制度、聯合辦公制度、再就業援助制度在內的一系列辦事制度和監督機制,各級政府建立了組織領導責任、經費保障責任、管理服務責任制度。通過這些制度保障再就業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3.政府提供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提高下崗人員就業能力。一是建議將參與技能培訓、再就業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建立健全職業需要預測、需求信息發佈、失業登記、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一條龍”服務機制。例如,陜西省採取幫助全省180多所大專院校、就業培訓中心和技工學校與200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再就業服務中心結對子,政府部門給予相應資金支持的形式實施培訓援助,促進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二是完善政府、社會、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勞動者在崗培訓。不斷提高在崗職工的知識和水平,盡力避免再下崗、或者使他擁有即使下崗失業後也能快速再就業的能力。

  4.政府職能部門要適時制定出臺有關非正規就此領域服務業開業標準,進一步規範家政服務等市場秩序,建立覆蓋範圍較廣的勞動力仲介組織。把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巨大的市場需求與規範有序的有效供給對接起來,以此加速推進家政等服務業的市場化進程,使之真正成為吸納勞動力的重要就業渠道。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