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連日來,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對報告中提出的“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支持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表示贊同。他們認為,黨領導的新聞媒體,應該把“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絡”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重視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正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緊緊抓住“黨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不良社會現象予以揭露,以展示黨和政府對剷除各種醜惡現象的鮮明態度,進一步凝聚起黨心民心。
新聞曝光:弘揚了社會正義
近些年來,黨的新聞工作者在滿腔熱情地謳歌人民群眾的光輝業績的同時,還揭露了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把一些“假、惡、醜”的事物具體地再現在讀者和觀眾面前,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並在全社會逐步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和有效的輿論監督力量。
劉大鈞委員説,大量事實證明,代表人民呼聲的輿論監督確實起到了清污除垢的效果。導向正確的輿論監督,提升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弘揚了社會正義。
“輿論監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各級政府和辦事部門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督促實踐‘三個代表’、改變工作作風,讓人民看到希望!”黃泰康代表説,無論什麼時候,一些做了有損於國家和人民利益事情的人,一些做了虧心事的人,會從輿論監督中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威懾力。
代表委員們認為,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聯絡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廣泛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新聞媒體要積極主動地行使輿論監督職能,既能正確引導群眾表達自己的意見,又能準確地把落腳點放在黨和政府的意志與人民群眾呼聲的契合點上,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這樣就會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絡,增強新聞媒體的權威性,這是新聞媒體重要的社會責任。
輿論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的幫手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代表委員們的注意:一些問題被新聞單位曝光後,就會引起重視,嚴肅處理,儘快解決。如果沒有見報,問題可能就會久拖不決。
問題是為何只有新聞媒體曝光了才能得到解決?癥結在於一些單位依法行政意識不強。李祖偉代表説,各級領導應把輿論監督看作是一面鏡子,辨正誤,明是非,知得失,老老實實做好人民的公僕,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支持新聞單位進行正確的輿論監督。
代表委員認為,各級政府部門和有關領導應樹立“執政為民”的思想,時刻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想人民所想,幫人民所需,真正代表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喜的是,隨着政府轉變工作作風,依法行政的意識逐步深入,各方面都認識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北京市新任市長孟學農提出,新一屆市政府要給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創造有利條件;安徽省新任省長王金山表示,政府工作不光要接受法律監督、群眾監督,還要接受新聞輿論監督……
新聞媒體:“結合點”上選擇突破口
關注民工工資、追蹤北京菜價……新年剛過,新聞單位又緊密配合黨和政府的工作,利用輿論的力量,展開了形式多樣的報道,並繼續發揮了輿論監督的威力。這些報道不僅及時發佈了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同時配以大量的新聞背景資料和對專家學者訪談性解釋報道,從多角度為困難群體提供了輿論道義支持和援助。
一位來自新聞媒體的代表説,要在輿論監督上有所突破,不能像《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那樣,揮動板斧,亂殺亂砍。下功夫研究新形勢下開展輿論監督的重點領域和報道策略。選擇輿論監督的重點應遵循兩條原則:一是黨和政府明令禁止而有人拒不執行的;一是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而有人繼續損害群眾利益的。新聞媒體應儘量從二者的“結合點”上選擇輿論監督的突破口。
姜德明代表説,加強新聞監督,新聞媒體根據職責充分發揮黨和人民賦予的輿論監督職能,這點應該肯定。但這種監督,必須把握一定的度,也必須依法進行。要做到這一點,新聞媒體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吳德立委員也認為,輿論監督應以正確方向去引導,而不應惡意“炒作”。
代表委員們認為,新聞媒體的能力畢竟有限,其輿論監督也不能單兵作戰。要加強以紀檢、監察機關&&的黨政監督,強化以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監督、以政協和統戰部門&&的民主監督,注重以信訪部門&&的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只有同這些監督密切配合,一些“假、惡、醜”現象才會受到鞭撻,人民群眾才會真正感受到正義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