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兩會傳真     網站專稿     兩會聚焦     圖片報道     媒體評論     兩會多棱鏡     網上視頻看兩會         



王玉玨:丟失了自己的文化就丟失了自尊


  人民網消息:“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好的作品往往能夠給人以力量,能夠振奮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丟失了自己的文化,就等於丟失了自己的自尊!中國畫與京戲一樣都是國粹,我們要讓她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兩會”期間的一個晚上,記者去到北京二十一世紀飯店拜訪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王玉玨,正碰上她與文化部藝術司的同志商談一個大型畫展的事。眾所周知,優秀的畫展對傳統文化往往是一種不錯的巡禮和保護。

  講到畫展,王委員向記者深情地回憶起恰逢十六大而晉京舉辦的《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廣東作品展》,該展由李瑞環同志親自倡導,廣東省政協和全國政協書畫室連袂主辦。她,林墉、尚濤等十位廣東名家攜佳作76件,作品或明麗雋秀,或古拙純樸,或大氣磅薄,或幽深典雅,或潑墨寫意,或精雕細鑿,或色彩斑斕,或水墨淋漓,向首都及兄弟省市一展嶺南畫壇風采。對此,王委員莫不感動。由文史資料大整理而京劇音配像工程而浙蘇滬粵諸省巡迴畫展,十年間,政協委員們秉承“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切實做實事”的精神,為保護與弘揚傳統文化做了大量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好事實事。

  “我一個名字四塊玉,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藝術家。命運對我總是挺好,我只不過在藝術世界裏做出了一點點讓人認可的東西,就被人記住這麼多年!我唯有不斷‘生産’,讓人覺着新鮮!”1963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留校任教、時年26歲的王玉玨以一幅刊登於《人民日報》的工筆畫——《山村醫生》而初露頭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之後,取材於改革開放之初廣東著名花鄉、順德陳村的人物畫——《賣花姑娘》奠定了她在中國畫壇的地位。那時,“忽如一夜春風來”,雨後春筍般的鄉鎮企業將那裏的人們帶入了一個童話世界,一位美麗的村姑,一身黃色的運動服,貼着白底紅花毛衣,騎着單車,身後的籮筐裏插着大枝或含苞欲放或姹紫嫣紅的桃花,預報着春的信息,幸福和期待洋溢在青春的臉上,象徵着改革開放的春天來啦,其情也真,其形也美,其性也灑,其意也遠,畫如其人,人如其畫,意境比《春天的故事》差不多早了20年。如今,花鳥畫又成了她的最愛。熱愛生活,探索生活,追求真善美,豁達大度,而又高於生活,這也許就是她生活的真諦、藝術的真諦。

  如何讓中國畫不要迷失自己,王委員認為至少有兩件事可以做:第一、藝術家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能忘掉傳統中國畫的精髓;第二、學校要認認真真地教學,學生要打好基本功,不要一開始就教那些所謂與世界接軌的東西。這,暫且就算是一個提案吧!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