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邊貿,不僅事關邊疆地區經濟的發展,而且直接關係到2000多萬邊疆群眾實現‘全面小康’的夢想。”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鳳岐對記者説:“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口岸建設,促進邊貿快速健康發展。”
王鳳岐代表介紹,目前,全國有135個陸地邊境旗縣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58個邊境團場,總人口2100多萬人,在綿延2萬多公里的陸地邊境線上,開設了120多個陸路口岸。這些口岸現已成為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的依託,日益繁盛的邊貿經濟業已成為邊境地區的經濟支柱,所有口岸城鎮的財政收入60%以上來自邊貿。
但是,長期以來,口岸建設本着“先開通,後建設”的原則,基礎設施欠帳太多,尤其是一些新口岸,連供水、通電和通訊等最起碼的基礎設施都沒有。
口岸建設的滯後,與我國的國力不相適應,與快速發展的對外貿易不相適應。其主要原因是口岸建設沒有國家固定投資渠道。王鳳岐代表建議,應將口岸建設列入到國家基本建設計劃之中,或者作為西部開發建設的組成部分。同時要對邊貿進一步採取扶持政策,取消邊境小額貿易專營商品經營權和配額限制等。
他認為,大力發展邊貿經濟合作,是加快邊疆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邊境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問題,而且有利於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邊疆穩定,最終使邊境地區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