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發所是武漢謙森島莊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農藝師。第一次當全國人大代表,他認為十分神聖,他希望能把農民的心聲帶到大會上來。
他提出“能人經濟、特色經濟、莊園經濟”的觀點。他的謙森島莊園創辦於1992年,從200萬元資金起步,經過十年的滾動開發,現已成為集林果種植、科研、儲運、銷售、觀光為一體的科技型綠色企業,在一片貧瘠的黃土崗上,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農業王國,每年創造利潤800萬元。
趙發所帶來的議案是《發展現代農業 富裕農村農民》。他提出,發展農業經營,適度規模是前提;科技進步是保證;增加投入是關鍵;互利雙贏是動力;企業文化是紐帶。在發展過程中,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重視解決:
用地期限的問題。興辦農業企業投入大,見效慢,投資回收期長,地裏的養護和品質的維持需要長期的投入。而現行的用地政策是“四荒”土地50年不變,租賃和轉租的土地是30年。民營業主們不無憂慮,許多有益涉農的民營資本可能會因存在風險而止步不前。建議有關部門制訂更加長遠的農業用地政策,以利於農業企業的健康發展。
融資渠道的問題。由於莊園良好的帶動作用,現在許多村組農戶都願意把土地轉租給莊園。從延伸産業鏈和提高效益上考慮,還應進一步發展果品加工業。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但融資渠道不暢,但靠企業自身積累滾動投入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建議在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上是黨建低門檻,逐步走以市場化融資為主的路子。
此外,他説,為了解決“三農”呈現“三弱”的問題,黨和國家這幾年出臺了許多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如稅費改革、利用國債資金興修水利、移民建鎮、退耕還林等,都對解決“三農”問題有很大促進作用。(胡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