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老字號多得是,像飲食業中的“全聚德”、“都一處”,老藥鋪“同仁堂”、“鶴年堂”;再如文化老店“榮寶齋”、“寶文堂”……馳名京華,生生不息。老字號未必非以百年論,像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她所走過的50年曆史中,劇目璀璨、演員眾多,其演劇風格自成體系,可彪炳後世,也該算是名副其實的京城文化老字號了。
2002年6月11日晚上,北京飯店華燈輝映、明星閃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幾代藝術工作者和首都各界人士會聚一堂,舉行紀念北京人民藝術劇院50週年華誕慶典活動。平時難得一見的眾明星雲集,只為了一個目標:回家,給母親過生日!享譽中外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於1952年6月12日,著名戲劇家曹禺是第一任院長,老一輩藝術家為北京人藝奠定了特有的戲劇風格。50年來,北京人藝堅持現實主義和民族特色,創作演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劇目。
在巨大的商業化浪潮面前,嚴肅文化藝術家是否應該採取某種妥協?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藝術家一定要在商業誘惑面前堅守理想,話劇的繁榮需要全身心的真誠投入。事實上,由於話劇劇本稿酬過低,劇作家大量流失,以及觀眾數量日減的原因,近年來中國話劇面臨陷入低谷的困境。舞臺劇在物質上的回報遠遠低於影視劇,很多藝術家正在努力奮鬥克服著金錢的誘惑和現實生活的艱苦。但是,他們還是堅定地聚集在舞臺上,因為他們對戲劇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們清楚:藝術,永遠不是金錢!
歲月悠悠,如今,郭沫若、老舍、曹禺——雖然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可以告慰他們的是:在中國的話劇舞臺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今天,依然是風景這邊獨好!新一代“人藝”戲劇人,正在挑燈夜戰,精心“磨戲”,其中透出的一股子認真而執著的敬業精神,依然有如當年老一代“人藝”戲劇人那般,令人格外的肅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