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訓練的學習經歷。中國的學歷證書制度與勞動人事制度、幹部制度等密切相關,影響著一個人的就業、待遇、職稱等。假文憑的氾濫,影響了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敗壞了社會風氣,給用人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亂。
假文憑有“土”也有“洋”
假文憑氾濫到何種嚴重的程度,從廣東省教育廳日前公佈了有關數字著實可窺一斑:3500多份送來鑒定的文憑居然有800多份是假貨,超過送檢量的兩成。另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邵巍副主任介紹,中心每年受理的“洋文憑”認證申請中都有25%至30%不能獲得認證證書。
“唯文憑主義”催産不良心態
專家指出,我們在人事體制方面表現的某種“唯文憑主義”和“文憑越高越好”的理論起著不可低估的導向作用。這種説不清卻摸得著的用人導向使一些單位陷入了“唯文憑主義”,加上學界也滲入了浮躁的學風,將文憑看成了可以與金錢進行等價交換的資源,為製造貶值的文憑創造了生存空間。大家一窩蜂地去攻讀所謂的碩士博士,頗有文憑“大躍進”的趨勢。加之一些學校寬進寬出的模式,使得文憑的信譽大大降低。
假文憑何以橫行
面對日益嚴重的文憑造假現象,我國從2000年開始授權專門機構進行學位認證工作。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裕品告訴記者,就學歷認證他們曾和一些知名媒體聯手宣傳,但收效甚微。國內用人單位為何冷落學歷認證?
理由一、有關負責人都強調他們的進人渠道十分正規,質量是有充分保證的。
理由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事部門負責人指出,在人員聘用和晉陞問題上,單位領導拍板是最關鍵的因素,因而有部分單位對一些假文憑採取曖昧甚至縱容的態度。
理由三、受傳統的用人模式和觀念的影響,一些用人單位更看中自身對人才的鑒別,而不太在乎社會認證機構的認定,這也使得學位認證某種程度上不太被國內用人單位所接受。
理由四、從總體上看,我國每年有大量的本科生、碩士、博士畢業,但用人單位的認證數量偏少,不利於文憑打假。
假的真文憑比真的假文憑危害更甚
一些專家指出,嚴格的學歷認證可以將一些明顯的造假者堵在高校門外,但並不能完全保證在職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含金量”。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是個性化很強的學習。論文課題缺乏創新性、研究成果沒有先進性,是研究生階段學習真正的隱患。另外,“權學交易”下産生的“真文憑”,不僅敗壞了學風,還使我國的學歷水準大打折扣。
隨著各單位的招聘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社會鑒證機構的成立,假文憑定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但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