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老百姓對於房子最關心的莫過於面積,從平房搬進了兩居室、三居室,便覺得已經非常滿足了。北京的“前三門”板式高層住宅和方莊小區點式高層住宅曾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塔樓”、“板樓”成為當時房地産的新名詞。
隨着房子越蓋越高,越來越多,面積已經滿足不了買房人的需求,人們更關心的則是房子的結構、戶型。當我們翻開當時的售樓廣告,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往往是戶型圖,各種各樣的戶型令人眼花繚亂。經典、最佳、絕版這些字眼都成為房子的最主要的賣點。客廳是越來越大,明廚明衛也成為時尚。
90年代末,人們對房子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房子本身,而對窗戶外的風景有了更高的要求,環境成了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綠地的面積是越來越多,樓臺亭閣也逐漸出現在小區的環境裏,水景住宅更是成為人們崇尚的風景。
1999年,建設部正式實施國家康居示範工程,住宅行業的發展已經上升到産業的高度。小康住宅科技工程的建設,突破了傳統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管理的理念,集成了大量先進、適用的成套技術應用於實際工程。在住宅小區的環境質量、住宅功能質量、住宅結構體等方面不斷提高。
住宅産業促進中心 童悅仲 21世紀大家説是信息時代到來了,那麼這些新的科技成果它必然也要,要用到我們的住宅建設當中來。現在居民的生活方式,隨着信息技術的到來它有一些改變。
新世紀,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房地産商也頻頻觸網。智慧家居、E-HOME、數字家庭,智慧化成了那一年最熱門的話題,智慧住宅也來越貼近了我們的生活。
回首十年,我們的住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全國已有50多個康居示範小區,涉及20多個省區市。城鎮居民的居住面積從12.6平方米上升到了20.4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增至24.8平方米。商品住房的居民個人購買率已經高達95%。安居才能樂業,歷史再次證明,中國正在全面走進小康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