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力落後患者進行教育訓練,以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這是醫學、教育工作者很早就進行探索的課題。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人們終於發現對智力落後的嬰幼兒及早進行干預,是完全可以提高他們的智力的。
最早試圖對智力落後病人進行教育干預(訓練)的人,是十九世紀初期的法國醫生伊泰,他用了五年時間想把一個從森林領回來的小孩訓練成正常人,但沒有成功。然而,從此他開始了對這類兒童的教育、訓練工作。他的學生西吉思繼承他的事業,有很大的成功。二十世紀初期一位意大利女醫生孟泰梭裏在這方面也創造了許多方法,在弱智兒童的教育訓練(繼而在正規幼兒院)領域,有很大的貢獻。1930年,美國的斯基爾斯在依喔華兒童福利研究站做了一個教育干預的追蹤研究。這是一個大規模的、長期實驗,證明了生後的環境能夠、而且必然會影響智力。這是在生活中研究環境教育對發展的重要作用的開始。正式的早期干預研究是克爾克于1958年做的,以後又有海勃爾、堪恩斯、卡得韋爾等人的著名研究。
這些早期干預的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結論:
(1)早期干預對弱智兒童的智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這種干預在生命早期——初生至五、六歲階段訓練很有作用,其中以18至24個月左右最有效;
(3)在干預情景中學習時間愈長愈好,否則一離開大綱,智力又有下降的危險;
(4)開始接受干預的年齡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稍早一些與稍晚一些都可以(指在五、六歲以前),但接受干預的時間愈長愈好。
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表過進行早期干預實驗的報告,不過,只要對智力輕度落後的兒童進行早期教育或干預,是會取得好的效果。希望有志之士都能關心對弱智兒童的教育,並通過各種實驗性的教學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為我國智力落後兒童更好地服務。
(原載《健康報》1986年1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