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新聞聚焦     健康資訊     知識問答         



弱智兒家長的心理調適


  案頭上一封來信中有這樣幾句話:“我夫妻恩愛、孝敬公婆、身體健康、在工作上年年先進受表揚,我怎麼會有這麼一個孩子呢?老天爺真是太不公平了……”

  像這樣的來信,我收到的太多了。

  我從1975年開始從事智力落後兒童方面的工作,迄今已二十多年了。1986年辦了一所對智力落後幼兒的教育訓練幼兒園,接觸過許許多多有智力落後孩子的家長,有不少還成為親密的朋友,他們願意向我傾吐心中的苦悶。我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也常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面對現實,正是人生。

  智力落後兒童家長,或多或少有心理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迷惑不解

  在剛得知孩子是個“弱智兒”時,緊接著來的心理問題就是迷惑不解:

  “我和愛人不是近親,怎麼會有這麼一個孩子?”

  “我孕期和生産過程都很正常,孩子怎麼會不正常”

  這些家長往往不相信某個大夫、某個醫院的診斷,抱著孩子四處求醫,總希望原來的診斷是錯誤的。少數家長還希望吃幾付藥、打幾次針就好了;

  有負罪感

  在“承認”孩子是弱智兒以後,許多家長認為自己“有罪”,是前世做了孽,今世受到上天的懲罰:

  “我對孩子來説是有罪的,我把他生下來給了他這麼悲慘的一生,我真是罪大惡極!”

  有這種思想的人多半是迷信思想比較嚴重、知識文化比較低的人;

  自卑、羞愧

  這些家長特別怕別人問起孩子的事:

  “我覺得低人一等,好象做了虧心事似的,不願意説孩子的事”

  “別的人在旁邊指指點點,我就覺得羞愧難忍,非常痛苦!”

  這些家長往往文化程度比較高,他們有工作,要接觸社會,但這個孩子使他們覺得不能與別人平起平坐,自卑、痛苦。

  憤怒、不公平

  家長認為老天太不公平了,為什麼把這種事“安”在自己家裏,怒氣填胸,片刻不寧:

  “幾年來,我被孩子搞得心力交瘁,容顏蒼老,心裏憤憤不平,為什麼?為什麼這事輪在我頭上”,這些家長心裏總憋著一股怨氣。

  焦慮、煩燥

  孩子的教育、生活、醫療、自己的工作、前途,無一不在思考之列:

  “這一切都不是孩子的錯,我應該承擔責任,應該全力幫助他活得好些,但,我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呢?”

  “我為他已經放棄了個人的全部興趣、愛好,對我所鍾愛的事業也難傾心盡力。最使我擔心的是我死了,他怎麼辦?我整天為此事愁煩。”

  這幾乎是所有這類家長共同焦慮的問題:自己去世了,孩子怎麼辦?

  寂寞、孤獨

  總想躲藏起來,遠離人群,結果受著孤獨的煎熬:

  “我不想見人,怕人恥笑。”

  “誰也不來我家,他們都不和我親近。也好,免得傷心,我總是與人不同。”

  往往家裏有客人來,家長就把孩子藏到廚房裏,等客人走了,再讓他出來,久而久之,也就很少來人了。寂寞、孤獨籠罩著家長的心;

  悲傷、無望

  常以淚洗面,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絕望:

  “我為這孩子心都操碎了!”

  “當我得知孩子是弱智兒時,我感到是世界末日來了,天地是一片黑暗,我好像掉到無底深淵裏,無法自拔!”

  “聞知孩子患了不治之症時,我家哭聲一片。”

  “面對著一個五六歲的、但不能交談的孩子,我是多麼悲傷!”

  溺愛無度

  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快樂,包括為他做一切事情,怕他接受訓練“受罪”:

  “孩子已經這樣了,讓他高興一點吧!別訓練他吃喝、穿衣、大小便了。”

  “什麼都不會不要緊,只要他快活!”

  “還學習什麼?現在這樣就夠可憐的了。”

  情感障礙

  家庭成員對孩子感情不一樣:

  “孩子他爸常常發脾氣,要不就是社悶氣,一言不發,碰到這個情況,我對孩子就更加憐愛。”

  “他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這個孩子,對他很冷淡,我們(姥姥、姥爺)總是把孩子摟在身邊,儘量給他溫暖,給他愛撫。”

  情感障礙往往導致家庭不和,不穩定因素增加。

  在我二十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我也接觸到一些智力落後兒童的家長,能正確對待這個現實,夫妻感情更好,全家更合作,互相支持,以共同把這個孩子帶好為目的。有一位家長甚至把她那個智商屬於中度落後的孩子教育得能跟上普通小學五年級大部分的課程(除數學外)。在這個家庭看不到互相責怪、看不到怨氣,所見到的是父親慈祥的臉,聽到的是家長充滿愛心的語言和教育的言詞,孩子懂禮貌,能管理自己的生活,只是學習上遲緩些,他們的家庭一樣也充滿了幸福。

  有了一個智力落後孩子,生活上的確有不少困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有智力落後孩子的家長應該積極的進行心理調適,這樣對孩子才有利。

  首先在心理上正視現實

  智力落後的産生有許多原因,有的可以預防,有的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不能預防。最重要的一點要從心理上正視這個現實,打起精神,給孩子最好的教養條件。正視現實是基礎,而總是尋找原因、焦慮、壓抑、憤怒,都是不必要的,因為於事無補。

  其次,應該讓孩子盡可能地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

  智力落後兒童,首先是一個兒童,他應該享有兒童的一切環境,包括生存、受教育、受保護、受撫愛的權利,其次他才是一個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包括醫療、營養、特殊教育等。正是因為他是一個兒童,是家庭的一分子,所以家庭有什麼活動,如圍坐閒談、看電視、親朋來訪等,他都應該盡可能地參加,絕不要把他隔離在廚房或其他地方,剝奪了他接觸社會的權利。有時家裏人要上街、到公園、甚至短途旅遊,也應該盡可能地帶著他同往,因為愈隔離,他就離社會愈遠,長大了更不能適應社會。

  第三,不要溺愛,應該理智地愛

  許多家長有負罪感,心理壓力很大,總想讓孩子舒服一些,把最好的東西給他,甚至替他做一切生活上的事。不讓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去廁所大小便,甚至抱來抱去,以致他五六歲了,還什麼都不會呢!經驗告訴我們,這些生活上的事對於絕大多數輕度、中度智力落後兒童,甚至重度智力落後兒童來説都是能夠學會的,再説,孩子自己有了一些能耐,他的自我價值就會提高,成人的鼓勵和讚揚,又會促進他學習的積極性,産生一種良性循環,是極有意義的,這樣的愛是理智的愛。

  第四,重要的是為孩子尋找一個受教育的環境

  當孩子的落後情況一經診斷,就要想盡一切辦法為他尋找一個學習的環境。當然,有這類教育機構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通過所在的社區幫助,組織起三五個智力有些落後的兒童,成立學習小組,一天在一起兩三個小時,由家長輪流當老師,教一些生活上的用語,程度好一些的孩子可以看圖識字、説兒歌、聽聽音樂,做些遊戲,大一點的兒童學學做家務的“本領”、簡單的清洗工作等。學習,是使兒童成為社會人的必經之路,正常孩子是如此,弱智孩子更是如此。

  第五,社會應該給予這類家庭以同情和愛,幫助他們從緊張、焦慮、自卑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應該教育公民在公共場所儘量提供幫助,不要圍觀,不要躲避,不要把他們特殊化。在接受這類家長來心理諮詢時,要更熱情地接待,要安慰他們,幫他們為孩子的教育、安排想辦法,使他們找回自尊、建立自信。

  
(原載《心理與健康》1999年第2期)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