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員茅于燕
弱智問題與家庭關係最為密切。當父母得知他們有一個弱智孩子的時候,真如晴天霹靂,感到震驚、恐駭,他們的痛苦,難以形容。
據調查,95%的弱智孩子家長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一開始他們往往不承認大夫的診斷,抱著孩子到處去求醫、求答,希望原來的診斷是錯誤的。這時有的家長還産生許多想法比如:“我行為端正,夫妻恩愛,孝敬公婆,怎麼會有一個弱智孩子?老天爺太不公平了。”“是不是他的家裏有傻子,他瞞著我?”……第二階段是承認了這個事實,於是感到羞愧,有罪惡感,覺得對不起孩子,儘量想彌補對孩子的“過失”。第三階段大部分家長已走出深谷,從思想上承認這個現實了,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四處求答。
家中有一個弱智孩子,應該做這樣幾件事:
第一,到醫院向大夫求教,是否需要服用一些健腦藥品(有的兒童服用後有一定效果);
第二,儘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干預。許多早期教育干預的事實都證明是有效的。如果居住的地方還沒有開辦訓練機構,這類兒童的家長可以組織起來成立遊戲小組,幾個年齡接近、弱智程度接近的孩子在一起,由家長或撫養人輪流對他們進行教育,會有很好的效果。當地社區可以在場地、訓練員方面提供幫助;
第三,家長也可以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從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開始。也可以請當地社區派訓練員來幫助訓練;
第四,做好家庭成員(祖輩、同胞兄妹弟妹、撫養的)間的聯絡工作,大家一致負責孩子的教育、訓練工作,不溺愛、不歧視,把這個弱智孩子當作一個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看待。他應該有和正常兒童一樣受教育、受愛撫的權力;
第五,在飲食營養上精心調理,好的營養有助於腦的發育;
第六,不要把弱智孩子隱藏起來,這是絕對錯誤的。弱智不能由孩子負責,應該讓他接觸他人。可在節假日帶他到公共場所去,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認識社會,認識大自然。一方面讓他們增進知識,另一方面讓他們與人交往,這對他們回歸正常社會有極大的好處。
由於弱智兒童是出生在家庭,而家庭又是處在社會之中。所以社會對弱智兒童及其家庭也應該有一定的服務。
社會對弱智兒童的服務應該有兩個方面,一是教育公民正確對待這類兒童,不圍觀、不講刺激的話、不躲避、不用特殊眼光看他們。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體諒這些父母的心情,開展談心活動,讓他們得到安慰;二是由社區、教育部門、民政部門為弱智兒童開辦訓練中心,特殊幼兒園等教育訓練機構,為他們提供受教育的場所;對大齡的輕度、中度弱智兒童給予職業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推薦他們到工廠參加簡單勞動,以解決家庭經濟問題;為重度和深重度弱智兒童開辦福利院,讓他們得到康復訓練,提高他們的能力並減輕家庭負擔;大力宣傳優生、優育、優教的意義,以減少這類人的出生和産品;積極推動和宣傳立法,以法律形式保護這類人能夠受到與正常人同等的教育,談到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權利;開辦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大學、中專),培養特殊教育教師,擴大現有特殊教育教師的隊伍,以適應廣大弱智兒童受教育的需要;開設智力評估的機構,讓智力測驗社會化,以儘早診斷,便於及早教育或治療,以爭取時間。
(原載《孩子》1995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