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國外已有大量研究證明早期干預對智力發展遲緩兒童十分有益,為將這種方法移植于我國,以滿足我國智力落後幼兒的需要,我們開展了學齡前智力落後兒童的早期干預。
20名來自新運弱智兒童養育院的2—7歲幼兒作為被試者。其中14名男孩,6名女孩;智力在“三分法”上,輕度落後者3名,中度者9名,重度者8名。
此項工作從創辦北京新運弱智兒童養育院和編寫一套早期干預教材開始,經過一年多的訓練,85%的兒童在智力、語言、社會技能等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訓練中主要使用了三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集體遊戲和個別訓練。
實驗教學證明:所用的三種方法各有利弊,缺一不可。三者藝術地結合使用,效果最佳。
課堂教學時,兒童的意識明確指向教師的語言和演示;同伴對教師教學的反饋以及教師對兒童反應的及時強化,容易激發起兒童的學習熱情;為膽小的兒童提供了良好的集體環境,使他們感到安全。但是,課堂教學難以照顧個別差異,且部分兒童的喧鬧對教學有干擾。
集體遊戲時兒童可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和同伴,可增加與不同兒童交往的機會,有利於培養其社會意識和社交能力,且兒童不那麼緊張,但往往因缺少教師的積極組織,兒童彼此易厭倦;活動的內容貧乏;易出現強欺弱的現象,且語言重度落後者也無法參加。
個別訓練時,教師對象單一,教學計劃由教師與作者共同制定,適合各個兒童水平,且教師熟悉每個兒童的能力水平,可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取得最佳效果。每次教學均有詳細記錄,教師便於掌握兒童細微進步,及時強化。但在個別訓練時,無同伴促進,兒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若計劃不恰當,則難以取得效果。
我們的實驗重點在語言訓練,因被試絕大多數有語言障礙,特別是説話,幾乎只有三四人能開口講簡單的句子。
兒童學習語音(説話)的難點有:
(1)不會模倣教師的語音;
(2)學習語音也很困難,在學會相當數量(約100個)的單音字以前,學習新單音字在時間次數上並無減少;
(3)連發二音節很困難,往往只重復第二個音節,但如學會了,再學連發三個音節或四個音節時則較容易。
我們使用過的訓練語言的有效方法,歸納起來有:
(1)著力教會兒童模倣口形;
(2)“聽後指”:讓兒童注意聽教師説東西的名稱,再指叫這個名稱的實物的圖,如聽到是説:“白兔”,在圖畫書上指著白兔的圖;
(3)“指後説”:教師指出圖上一物體(如勺子),要兒童説出該物名稱;
(4)用教兒童“識漢字、讀字音”的方法,訓練兒童發字音。在學會100個字以後,再用單字組句。此法效果顯著,絕大多數兒童學字音的興趣很濃厚,教學十個月後,最多的可識90—100個字,最差的10—20個字,平均40—60個字。
智力落後往往伴隨著心理行為障礙,在幼齡兒童那裏也如此。調查表明,20名被試兒童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類別的心理、行為障礙,總共有23種,平均每人也4—5種,其中10種較普遍。它們是:感覺遲鈍、打人、反復一事、不合群、注意力分散、固執、過份膽小、破壞東西、好哭、遺尿等。障礙最多的一人有12種,最少的有一種,半數左右兒童的這些障礙在一年訓練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
總結一年的教學,我們看到除兒童個人自身特點外,還有如下一些因素與學習有關,如:安定而刺激豐富的環境;親密的師生關係;兒童對環境較好的反應性;學習任務分小步走;教學中教師對正確行為的及時強化等等。
(原載《光明日報》1988年7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