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洛陽訪古游是這樣安排的,先去拜訪一位聖人,然後再來一次神秘的地宮之旅,最後到新安縣去看一個墓誌銘博物館,有點盧溝橋的意思吧
我現在其實是在洛陽的關林裏邊。你會説,別的地兒為什麼都叫關帝廟,唯獨這叫關林呢?其實,人們對墓的稱呼是不一樣的。老百姓的稱為墳,王侯將相的稱為冢。如果是皇帝的就稱之為陵了,而只有聖人的才能夠稱之為林。這個能夠稱之為林的在全國只有兩家。一個是孔林,另外就是這個關林了。
我要拜訪的這位聖人就是關羽。洛陽的關林是因為埋葬關羽的首級而聞名。他,武聖忠義的化身。歷朝歷代對關羽不斷加封,致使他的墓由冢改陵又改林。也就是他地位不斷提升的象徵。
關羽的身份在不斷地變化。從這建築上也很容易能發現這一點。這兒的大門是七七四十九個門釘。如果有心你數一下外面的大門,清朝乾隆年間擴建的時候修的。那個大門的門釘是九九八十一個。它已經按照帝王的身份來修建了。
在拜殿的門口有一把關公的刀。我們單單拿起來都很費勁,可以想見當年關公在戰場上是多麼威風。很多游客都想過來一試。
在關林裏我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這幅竹葉圖應該是詩竹圖,相傳是關羽所作。你可能這樣看的話沒什麼特別奇特的。但實際上它當中是蘊涵着一首詩在裏面。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它表達了他自己對朋友的情誼。我雖然走了,但是咱們的友誼還是長存的。
要説洛陽最古老的東西,那要算深埋在地下的了。所以拜訪過聖人,我要到古墓博物館來一次神秘的地宮之旅。
古墓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古墓集中地。它是按照原比例搬遷復原了二十六座典型墓冢。走進這裡,我們就可以深入了解到洛陽的墓葬文化特色。
墓誌銘的博物館建在一個窯洞裏邊。它把墓誌銘嵌到了墻上。也許正是由於這種方式才能夠使它這麼長久保存下來。墓誌銘博物館也就是這個千唐志齋。
它因為收集了自西晉、北魏以來歷代墓誌石刻一千四百多件而聞名。其中以唐志最多。從這些誌石中,我們除了可以了解到墓主人的生平狀況,還可以看到書法藝術,了解到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其中,武則天所造的二十個字在這裡也可以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