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飯後一杯茶可以消食去膩,但是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沒有喝茶的習慣,不喜歡茶的味道。那有沒有一種飲品即香甜可口又健胃去膩呢,培訓站推薦一種由山渣、烏梅、黑棗、玫瑰茄、甘草製成的酸甜可口的爽口茶。
甘草具有調理脾胃的作用,烏梅可抑制噁心反胃,山渣可補睥、助消化、去油膩。
山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多種有機酸,鐵、鈣、含量為各類水果之冠,還含有黃酮類物質,營養豐富,我國自元代開始就將山楂作為重要的中草藥應用於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等方面,現代醫學更證明山楂具有降壓降脂,增加冠
脈流量和抗心律不齊的作用。山楂是常用的中藥之一,又是人們熟悉的消食健胃食品,《本草綱目》説它“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它是薔薇科植物山楂、山裏紅及野山楂的成熟果實,性微溫,味酸而甘,入脾、胃、肝經,具消食健胃、化瘀行滯的功效,在中藥裏屬消導類藥物。傳統上常用於消化不良、血瘀經痛、産後瘀滯腹痛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山楂含枸櫞酸、蘋果酸、抗壞血酸、糖和蛋白質等化學成分,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收縮子宮,增加胃液消化酶、幫助消化的作用;焦山楂煎劑對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有強烈的抗菌作用。以山楂配伍治療高血脂、高血壓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它能治療小兒腹瀉、熱淋、軟組織損傷、呃逆、眩暈等症,至今卻鮮為人知。
烏梅(Pranus mun s,et Z)為薔薇科植物梅的示成熟果實,於採集後炕熔,燜制乾燥而成。主産於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貴州等省。
烏梅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化合物,谷留醇,蠟樣物質,齊墩果酸樣物質等成分。
烏梅味酸性溫,具收斂生津,安蛔驅蟲功能,可治久咳,久瀉,久瘧,便血,尿血,反胃,虛熱煩渴,蛔厥腹痛等。
烏悔性平、味酸,入肝、脾、肺、及大腸。具有解熱、止渴生津、除煩、止瀉、斂肺止咳、驅蟲、消腫解毒等功效。據現代醫學考證,烏梅內含檸檬酸19%,蘋果酸15%,還含有琥珀酸、糖類、谷固醇、蠟樣物質、甾醇、維生素類、三萜、糖分等。多食烏梅,首先可以增加抗菌力,烏梅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結核、綠膿桿菌及各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此外,烏梅含有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的微量苦味酸,能使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且能抗蛋白過敏。同時,烏梅還能有效地分解肌肉組織中的乳酸、焦性葡萄酸,使人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對於肩膀常酸疼的老人多飲烏梅汁,還能治病健身。烏梅中含有較多的抗衰老活性物質,能使全身組織趨於年輕化。經常食用能促使耳下腺分泌腮腺素,使老人面色紅潤,肌膚光澤,延緩衰老。
中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甘草含有100多種化學元素,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貴的天然解毒劑,有顯著的促進腎上腺皮激素樣作用,可用於人體抗衰老、抗炎症、降壓、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生理機能,改病善高血脂症,維持水鹽代謝平衡,國內外都有研究報導,甘草酸能促進艾滋病患者免疫力的恢復,誘導干擾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現在國內外一些研究人員已嘗試提取甘草的主要成分進行結構改造,能顯著降低副作用,增強療效,甘草被美國、前蘇聯譽為'仙草''神草'。
紅棗、黑棗是鮮棗的幹製品,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等。以含維生素C和鈣質、鐵質最多。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多用於補血和作為調理藥物,對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有一定療效。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是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5米。葉3裂或3深裂,長8~12厘米,寬7~10厘米,邊緣有鋸齒、花單生於葉腋,小苞片線形、於萼基部合生。花冠黃色,直徑5厘米。朔果木質。宿萼肉質具酸味,氣濃。莖與萼呈絳紅紫色。花果期8~9月。
藥用:花萼與種子油,對心血管、動脈硬化、高血壓、骨折、兒童發育不良、老年消化不良、胃酸缺乏等症均有療效。
方法:
1. 將所有材料洗凈,在壺內放入水12碗,加山渣、烏梅煮滾後改以小火煮20分鐘,
2. 再加入甘草、黑棗、玫瑰茄繼續煮25分鐘。
3. 最後加入砂糖煮至糖溶化關火,瀝區藥渣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