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西部大盤點”讓我們一起關注西部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發展,以及老國有企業的技術改造。
西部大開發,科教要先行。西部地區科教發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大多數地區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此同時,一些中心城市如西安、蘭州等,教育基礎、科研實力都比較雄厚。近年來,通過科研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産力的步伐大大加快,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記者現場:“我現在是在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甘肅省立足科技優勢,加快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大力扶持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産業,較好的發揮高新産業園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甘肅省成立最早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精細化工、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為支柱的發展佈局。2001年底,開發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336戶,從業人員2萬5千人,當年完成出口創匯1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6%。
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楊淩示範區以體制創新帶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在産學研一體化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曹斌雲:“我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6名專家教授加盟金坤後,特別是持股後,和公司組成了利益共同體,現在一天從事的胚胎300例,一天轉化的成果數量是過去30年的總和。”
像楊淩金坤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這樣讓科研人員用自己的技術和勞動持有企業股份的新模式,是楊淩在體制創新中一項重大舉措。西部大開發三年來,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技術入股的高科技企業就達到19家,一大批科研成果陸續從實驗室走入了市場,形成了産業。到目前為止,楊淩示範區內的400多戶企業中,有40%以上都是由科研人員創辦、領辦或參辦的。一大批科教人員走出校門,積極參與和領辦科技型企業,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達到了技術與資本的完美結合。2001年,示範區科技企業技工貿收入達到了12億元。
在這些新興的科技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有不少老國有企業步履維艱。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實現産業升級,則是當前國企改革的重點。 近年來,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國債資金的支持使不少老國企通過技術改造重新煥發生機。
今年內蒙古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項目被列入國債專項資金項目,比前三年國債項目總和還多。
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傑:“這個生産線經過國債項目技改以後,我們原來的200噸的生産能力擴建到1000噸,另外從現在的單一品種可以擴大到5個品種。在國內市場,我們的産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可以提高到20%以上。”
據了解,內蒙古27個國債技改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8億元,其中銀行貸款36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預計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01億元,新增利潤17億元。
近幾年來,新疆加快了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步伐,積極培育和促成了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和壯大,對新疆工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現場:“這裡是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它從一家資不抵債的街道小廠起步,目前已發展成為總資産達23億元,經濟綜合效益和勞動生産率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的龍頭企業。而技術改造正是特變電工騰飛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遠離內地和原料産地,在資源和市場方面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然而他們正是通過高起點的技術改造,生産出高技術含量的産品,使企業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計委副主任杜北偉:“預計我們十五累計技改投資將超過600億元,通過這600億的投資將使我們新疆培育出更多的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進一步優化我區的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那麼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