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 2002大盤點     ► 三峽九問     ► 西部宣傳周     ► 主創人員         



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成為重中之重


  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的切入點,走出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路子,是西部大開發成功實施的重要標誌。在這一集的“西部大盤點”中,將看到西部地區是如何進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

  西部位於我國水系的上遊和大氣環流的上風,西部生態環境遭受破壞,不僅對西部是災難性和難以逆轉的,會直接妨礙西部經濟社會發展;也必然會對東部和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消極影響。在西部地區,乾旱化和沙漠化、草場退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是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保護天然林、防治荒漠化、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是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工作重點。

  記者現場:“各位觀眾,我腳下的這片沙地就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柯柯牙荒漠,它的南面就是著名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我身後這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就是當地各族各界群眾三萬多人正在這裡進行的柯柯牙綠化工程大會戰。”

  柯柯牙荒漠位於新疆阿克蘇市和溫宿縣東北部高20米的黃土高坡上,面積20多萬畝。這裡溝壑縱橫,寸草難生。每年季風來臨,兩縣市的數萬畝農作物遭受狂風和沙塵暴侵襲,幾十萬群眾的生産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居住在沙漠邊緣的當地群眾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建設自己的家園。從1986年開始,當地軍民共進行了26次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現在已經在亙古荒原上築起了一道長25公里的綠色長城。

  在內蒙古自治區,“五老漢治沙”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退休後不在家裏享清福,卻來到庫布其沙漠種樹種草。幾度寒暑,五位老人植樹種草三萬多畝,這裡的植被覆蓋率也由過去的15%提高到85%。老人們説,治理庫布其、播種綠色是他們晚年最幸福的一件事。

  “要使生態環境治理得到群眾的自覺支持,必須注意既保護生態環境又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在甘肅綠化第一縣涇州,隨著國家正式啟動退耕還林政策,他們制定了創建生態大縣和甘肅果品大縣的新目標。他們提出要在十五期間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52萬畝,建成30萬畝的無公害優質果品基地,力爭使果品年總産值達到1億5千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

  記者現場:“這裡是地處廣西大石山區的大新縣板扭屯,往年的這個時候,村民們正在收玉米、種黃豆,今天,當記者來到這裡的時候,村民們正忙著給苦丁茶培土,改種苦丁茶是大新縣落實退耕還林政策,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

  板扭屯四面環山,是一個典型的大石山區自然屯,長期沿用“玉米+黃豆”的形式,既低産又造成水土流失。苦丁茶樹是亞熱帶喬木,樹葉是經濟價值較高的苦丁茶,樹根可分叉深紮在泥土裏,固土效果好。

  大新縣板扭屯村民覃韓民:“今年我家在山坡上種上樹木和苦丁茶,再也沒有泥沙沖走了我們的田地,我們在田地裏種上了苦丁茶,收入到現在為止已經收入了7000塊錢,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在延安市寶塔區臨鎮的小源村,我們正巧趕上鄉鎮幹部和畜牧局向農民收購鮮草,統一向外地的農場發售。對這個僅有44口人的小村來説,這可是頭等大事。

  “你這一斤草能賣多少錢?”

  “兩毛錢,我前一段時間已經賣了一茬,象這山地,平均一畝草的話是100多塊錢,像這30多畝地僅一茬就能賣3000多塊錢,原來種糧的話,地再好一畝也就是個八、九十塊錢。”延安市寶塔區農民張永平告訴記者。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而黃土高原上新興的草産業卻由於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雙重效益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退耕還林三年來,延安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2001年達到了1483元,比1998年退耕前凈增了127元。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