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 2002大盤點     ► 西部宣傳周     ► 主創人員     ► 三峽九問         



為農牧業生産插上科技的翅膀


  農牧業是西部地區的主要産業,要改變長期以來粗放經營的原始狀態,必須借助科技進步的巨大力量。在本集的“西部大盤點”中,來看看那些為農牧業生産插上科技翅膀的西部博士。

  在內蒙古有一位博士可以説家喻戶曉,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內蒙古大學校長旭日幹教授。1998年旭日幹和他的助手培育出了中國第一代試管綿羊和試管牛,這意味著畜種改良可以一步到位,與採用傳統方法改良畜種相比,時間可以縮短15到20年。

  在西部地區農村, 水稻、高粱、玉米、土豆、青稞等都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如何改良品種、提高單産,西部博士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經過多年基礎研究及田間試驗示範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雲南省植物病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朱有勇博士和同事們發現,利用水稻品種多樣性混栽對稻瘟病防治很有效,這一技術還有利於減少農藥施用量,提高抗倒伏率,增加優質稻的畝産量。朱有勇和同事們還把這一研究成果從水田作物應用到小麥、蠶豆、油菜、玉米、馬鈴薯等旱地作物上,並取得了預期效果。

  雲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朱有勇:“我們這個團隊將繼續努力,把我們研究的這個領域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並且為我們國家、我們省的農業研究做出貢獻。”

  貴州省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澤輝博士,也是一個對玉米有著特殊感情的人。幾年來,他主持並成功選育出了一大批適應貴州多種生態類型地區種植的高産、優質的玉米新雜交組合,並已大面積運用於生産。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使貧困山區的農民儘快增收致富,讓金色的種子在貴州山區紮下根。

  在四川山區,馬鈴薯是一種廣泛種植的作物,可以説,對山區農民致富起著很大的作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衛博士,就長期從事馬鈴薯、甘薯病害抗性育種的研究與推廣,他們通過生物技術、溫室育苗,生産出優質、高效的種薯提供給農戶,並形成了與薯類農産品加工相結合的産前産後綜合配套技術服務體系。

  “青稞是個寶,三餐離不了”,作為西藏人民餐桌上的主食,青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尼瑪扎西是西藏農業界和地理界的第一位藏族博士,多年來,他將自己的全付身心投入到了高原育種事業中。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牧科技交流培訓處處長尼瑪扎西:“我是于1989年開始參加青稞育種,當時是春青稞良種選育,當時由於對品種不熟悉,將西藏一千五百多個不同的農家品種詳細地觀察,在這個詳細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配製不同的雜交組合,同時在前人,尤其是我們前輩的工作基礎上,選育出了一些大穗大粒,高産優質的品種。”

  2000年西藏宣佈農村糧食基本實現自給,這與尼瑪扎西博士等科研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在報道過的西部博士中,可以説來自農牧業領域的博士最多。他們中的不少人自己就出生在農村、牧區,對農牧民生活水平發自肺腑的關心,也就成了他們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如一日,奮鬥在農牧業生産第一線的強大動力。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