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精彩報道     主創人員         



寧夏篇:扶貧移民使寧夏四十萬人口脫貧


  寧夏最大的扶貧移民開發區——紅寺堡開發區,在短短4年內,投入資金兩億元,開發配套土地24萬畝,集中安置貧困山區移民14萬人。昔日荒漠已成為阡陌縱橫、草木蔥蓉的移民新區。

  記者來到紅寺堡開發區採訪時了解到,紅寺堡開發區所屬的紅寺堡鎮梨花村,三年前這個村的132戶農民從大山深處的西海固地區搬遷到這裡,短短三年過去了,在當地多級黨政幹部的引導下,村民用勤勞的雙手使自己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人均純收入從最初的不足一百元發展到今天的近千元。

  1999年蘭風秀響應政府號召,搬遷到了紅寺堡開發區,初到這裡,當地政府不僅為每人補貼近千元的安家費,還幫蘭風秀一家蓋起了新房。在移民開發區幹部的引導下,蘭風秀決定通過養羊改變自己的生活。他籌集資金1200元,買進了三隻小尾寒羊,當年把産下的羊羔賣出就收入2400元。村民蘭風秀説:搬到這裡,一年比一年好,從我這個家庭來説,去年收入都過萬元,我家人均兩千元,養羊收入五、六千元,瓜收入五、六千元,從我來説,非常好。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寧夏南部山區部分群眾的貧困問題,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寧夏成立了紅寺堡移民開發區。針對開發區脆弱的生態環境,確立了生態移民的發展方向。開發區建立之初,管委會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吸引生態經營性企業落戶紅寺堡,這樣既可以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又能起到産業化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目前開發區內種植的中草藥已超過了萬畝。

  在紅寺堡開發區大河鄉鹼井村中草藥基地採訪時,記者了解到,今年這個村共種草藥1800畝,僅此一項就為這個村創造了150萬元的效益

  全開發區圍繞生態移民工程,還大力發展養蠶業及蓄草種植業,使紅寺堡開發區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開始走向統一。到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通過實施移民搬遷的方式,已使40余萬名居住在西海固山區的群眾擺脫貧困,解決了溫飽。從今年開始,為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級異地扶貧開發項目,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移民工程也開始啟動,這個項目計劃在兩年時間內分批搬遷6500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