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國家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通過在林區內逐步建立起一套近山設崗、遠山設站的森林管護體系,越來越多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鋸,重新尋找新的生活出路。
從根河市出發沿根上公路前行20多公里,我們找到了根河林業局新建的一個遠山管護站,這裡承擔著6000多公頃林區的管護任務。在管護人員的住所,看著藍色的屋頂,藍色的籬笆和獨特的造型,是不是有點大興安嶺裏小別墅的味道?
在管護站,我們見到了值班員門顯良,他領著我們一起去尋找正在山上巡護的其它管護員。門顯良介紹,他們管護站共有六名管護員,曾經都是伐木工,他們每天除留一人值班外,其餘的人都要全天上山巡護。在廣袤的密林中,他們之間的聯絡主要靠大聲的呼喊。 管護員鄭洪寶説:秋天防火任務重了,我們要仔細地檢查隱患。
建立遠山管護網,對離居民聚居區15公里以上的遠山天然林進行保護,這是內蒙古森工集團利用國家“天保”經費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僅根河林業局一局在近兩年就投資十多萬元建起了十處遠山管護站,管護面積近六萬公頃。兩年來,管護區內沒有因人為原因而減少一棵樹木。
對此管護員龔先進説:現在山上的資源越來越少,我們也得看好林子,給後人留點什麼。管護員門顯良説:管護工作也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比過去伐木也不少。
同遠山管護相比,近山管護因離市鎮比較近,管護難度更大。森工集團採取個人同企業簽訂合同承包管護的方法,並把林間和林下資源無償提供給管護人使用。曾經當過伐木班書記的劉春雨就是看中了這片資源,去年同企業簽訂了近1000公頃管護合同。今年,他聯合了6名工友投資近七萬元,在山下養起了當地特産──森林雞,林間青草為飼養提供了大部分的飼料。預計今年秋天,一萬隻森林雞售出後,不但能收回成本,還會有兩萬多元的利潤。這不,他又建起棚圈,琢磨著飼養梅花鹿了。 管護員劉春雨説:利用好資源搞養殖,能讓更多的工人放下斧鋸後有活幹,有錢賺。
截止目前,內蒙古森工集團已建立遠山管護站600多個,落實近山承包戶2800多人,安排職工28000多人,管護面達1億兩千多萬畝,保證了全林區森林覆蓋率持續保持在75%以上的較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