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生活垃圾多了,但生活垃圾的“質量”提高了,垃圾的變化,反映了上海人吃穿用內容的變化、購物層次的提高、生活時間的優化。
據市環衛局統計,13年來,上海市居民垃圾發生了質變:1989 年,生活垃圾中88.72%是菜葉、剩飯、骨頭等有機垃圾;11.28%是金屬、玻璃類的無機垃圾。生活垃圾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但其中有機垃圾逐年銳減,無機垃圾成倍遞增。預計今年的有機垃圾不會佔到4成,而牛奶盒、可樂罐、啤酒瓶、禮品盒等垃圾將佔到一半。
家住楊浦區的周老先生一直保持着早起的好習慣。不過,不同的年份,他起早的動機各不相同。“八十年代末,每天早上6點不到,老伴就把我叫起來:去菜場‘搶’菜。因為去晚了,就買不到新鮮蔬菜了。”周老先生幸福地笑着説。買好菜,回到家裏的第一件事是幫老伴揀菜。倒垃圾也是他的任務,那時每天他都要端着一大堆黃葉、爛幫、老梗、煤灰,扔進垃圾筒。
“那時,我還有一個樂趣,就是到單位喝牛奶。”因為牛奶不好訂,很多單位出面給職工訂奶。牛奶瓶是要回收的,喝光玻璃瓶裏的牛奶,還要用水沖一下瓶子,喝掉和着奶的水。説着,周老先生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現在,我不去菜場,改去大超市了。”周老先生説,“超市營業員會當着你的面揀掉菜幫和老葉子,就連茭白也被削去了皮賣。雖然比菜場的貴一點,可回家後省事多了。我也不訂牛奶了,超市裏的消毒牛奶有大包裝和小包裝的,不用在月初考慮家裏人多人少訂幾份的問題。喝光了將盒子一扔,也不會再有用水沖奶瓶的事了。”
不再揀菜,不再生爐子,時間就多了出來。現在每天早起的周老先生做什麼呢?“鍛煉身體呀!”70歲的周老先生拍拍胸脯:“我的身體可好了。每天運動1小時,吃點子女送來的蜂王漿、西洋參等補品,再到5里地以外的大超市逛逛。不要太愜意。”
現在,周老先生還是要倒垃圾的,不過,垃圾中主要是各種包裝盒、包裝袋、易拉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