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提質是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解決前些年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學生負擔過重和“高分低能”等問題而提出的一條具體途徑。其具體含義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我國過去長期實行的是“應試教育”的體制,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學生的一切都要聽從中考和高考這兩根“指揮棒”,學生每天學習的時間往往比成人工作的時間還要長,他們成了做題和考試的機器,缺乏自己獨立的思想,缺乏創新和實踐能力。
減負提質,就是要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合理配置學生的課業量,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靈魂,改變過去那種不管學生喜不喜歡、能不能接受,都採取“一刀切”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而積極提倡一種開放的、啟髮式的教學,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努力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減負”的根本目的在於“提質”,學校不能讓減負後的學生成為沉溺于“網吧”、電子遊戲室、檯球室的“流浪漢”,要積極創造各種有利條件,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挖掘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在實踐的天空,展開創新的翅膀,自由翱翔,使教學質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當今社會處於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已經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和殘酷。從本質上講即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正如李嵐清副總理所指出的那樣:“教育在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今天的青少年學生各方面素質如何,將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著眼于未來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著眼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世紀之交的關鍵時刻,向全黨和全國各界發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偉大號召。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後,特別是江澤民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發表以來,全黨和全國各界積極響應,本著為青少年、為國家、為民族的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許多地區,許多學校都以減負提質為切入點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使我國的教育界出現了繼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二個春天,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