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南詔古國
大理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都,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大理是中國西南邊疆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圍就居住著白族先民。西漢元封年間,始建葉榆縣。唐宋時期先後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等地方政權延續了五百多年,一度成為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節目中觀眾將了解到南詔古國的歷史,以及大理地區文化形成的淵源。
崇聖寺三塔
大理一直是一個儒、佛、道等各種宗教文化盛行的地區,這裡有著名佛教建築崇聖寺三塔。那麼,三塔究竟是何時修建、怎麼修建的?它又講述著怎樣的故事呢?
大理古樂
南詔古國時期,大理的文化已經是相當的繁榮。除了宗教文化,大理人民還創造了非常具有民族特點的音樂藝術,這種音樂被稱為是洞經音樂。為什麼稱它為洞經音樂呢?洞經音樂又是怎樣産生的?
週二
大理古國
大理古國從形成到滅亡共經歷了350年的時間,這是一個經濟、文化各方面高度發展的時期。民間貿易,物資往來頻繁;手工業、農業生産等技術發展迅速;建築、雕刻等造型藝術技術精湛;特別是宗教文化與本地民族宗教信仰高度融合。為什麼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它一直能夠與中原和平相處,偏安一隅?
雞足山
來到大理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雞足山。這裡為什麼會叫這樣一個名字呢?雞足山之所以出名,是和一位歷史名人分不開的,這個人就是徐霞客。徐霞客和雞足山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呢?雞足山又有怎樣的魅力,能讓徐霞客這樣的“遊客”放下行囊停留下來?有人稱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令人費解的謎。
週三
石鍾山石窟
南詔古國和大理古國的那段歷史給後人留下了太多難解的謎團。其中一個謎團就是,在長達幾百年的統治中,前後幾十位國王王妃,直到今天竟沒有一個墓葬挖掘出土,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至今沒有發現墓葬,這些墓葬到底在哪?學術界有一種推測,墓葬有可能就在石鍾山附近。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的人都説,這裡的歷史太神秘、太神奇了,片言只字都是寶貴的。
風花雪月
“風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這是人們對大理自然風光最為集中的概括。大理人為什麼會想到用“風花雪月”這四個字來概括大理的風光呢?
大理蘭花
整個大理古城自古以來就是繁花似錦的天堂。大理的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但同時也具有高寒、溫暖、炎熱河谷三個截然不同的氣候帶,所以形成了這裏特有的垂直氣候和植物垂直分佈的表現。特別適合植物生長,所以境內植物異常繁茂,品種眾多,尤以蘭花資源分佈最為廣泛,是全國其他省區不能比擬的,有專家就曾這樣説“中國蘭花在雲南,雲南蘭花在大理”。
週四
寺登街
在大理,我們會經常提到一個概念——“茶馬古道”,大理是這條古道上的重要一站。到底為什麼叫“茶馬古道”呢? 隨著現代公路的開闢暢達,那條天塹古道的完整形象早已不復存在,它大半被現代公路所覆蓋,小半因人跡罕至而荒蕪。但是在大理卻有著這樣的一個集鎮“寺登街”,這裡仍然保留著當時茶馬古道時期的繁榮,它被稱作是“茶馬古道上惟一倖存的古集市”。走進寺登街,人們還能清晰地看到當年“茶馬古道”上南來北往的馬幫在這裡留下的痕跡。
鶴慶金銀銅器加工
大理鶴慶縣的新華民族旅遊村。這個村子有著悠久的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歷史,早在明代這裡就開始製造民間手工藝品,有手鐲、戒指、項鏈、胸佩、腰帶等,這種民間手工藝世代相傳、沿襲至今,目前已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工廠的生産格局。在全村的兩千多人中,就有一半人從事工藝品加工,並且戶戶的産品沒有一樣的,可以説是一村一業、一戶一品。村裏的産品主要銷往西藏、四川、青海等地,有的還遠銷泰國、印度等國家呢。
週五
白族扎染
大家都知道,風、花、雪、月説的是大理的四景,就是指上關的風、下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其實大理何止四景,在美麗的蒼山洱海之間,無論是在城鎮街道,還是在鄉村田間,還有一中以白和蘭為主色交織成的非常純樸的情調。扎染,是大理的又一道風景。
週六
巍山古城
大理是一個白族自治州,不過在這個自治州內還有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居民以漢族、回族和彝族為主。五代十國的時候南詔古國建都在此。巍山古城始建於元代,今天整座巍山縣城仍完好地保持了600餘年前建城時的棋盤式格局,雖然有些建築已經遭到破壞,但在這古色古香的古城風貌中,我們仍能感受到一種難得的祥和和寧靜。
特殊的節日
白族的這種特定的民俗和生活習慣也使白族形成了許多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這其中有一個節日非常神秘,就是本主節,這本主節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除了本主節,大理的白族地區還有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比如火把節、海登節、敬老節等等,這些節日又都有著怎樣的傳説故事和熱鬧場景呢?
週日
蒼山
沒有來過大理的人,認識大理大都源於兩個出處,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説,金庸先生一部《天龍八部》使古老神奇的大理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二是六十年代的電影《五朵金花》,電影所展現的大理風光、雲南音樂、白家風俗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蒼山、洱海、蝴蝶泉也因此聲名遠揚。 蝴蝶泉的名滿天下不僅是因為電影《五朵金花》藝術化了蒼山洱海,更因為"南詔蝶會"的傳説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彌渡——小河淌水的故鄉
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裏孕育出來的民歌,如今已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它不僅在中國廣為傳唱,而且還走向了世界。它被世界音樂界稱為“東方小夜曲”,併入選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成為在金色大廳中演奏的惟一一首中國曲目。
洱海人家
千百年來,圍繞著蒼山洱海,留下了無數讓後人遐想的傳説故事,蒼山洱海是白族人民的象徵,是大理的象徵。洱海是大理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是白族文明的源頭,它在孕育輝煌燦爛的白族文化的同時,也為與它相依為命的人提供了豐富的物産。節目中就讓我們走進洱海邊,去看看洱海人家的生活,去聽聽他們的故事。
播出時間:7月21日至7月27日
一套首播:每天早上06:25-06:55
四套首播:每晚08:10-08:40重播:次日03:05-03:35 11:10-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