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潮州]南國瓷鄉


  編導:劉玲  攝像:費小平

  作為國禮瓷的"友誼通花瓶",集通花、瓷花于一體,整個花瓶高1.3米,是潮州楓溪陶瓷研究所于1978年設計製作的,它被譽為楓溪陶瓷藝術發展的里程碑。

  楓溪是中國十大陶瓷産區之一,陶瓷生産有著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楓溪的工藝美術瓷繼承傳統技法,融合現代氣息和藝術,以"白如玉、細如絲、薄如紙、明如鏡" 聞名遐邇,花色品種達二萬多種。其中的通花、瓷花技藝,在國內外同行中獨樹一幟。

  在潮州抽紗中有一種手工勾織的鏤通産品,名叫"通花",楓溪的陶瓷藝人受其啟示,將這種鏤空用在了陶瓷上,發明了通花瓷雕。通花瓷雕是在瓷坯體上雕通連續的幾何圖形,再彩繪燒制而成,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隨著楓溪陶瓷工業的發展,和對外貿易的擴大,通花瓷的雕刻技法、品種和紋樣變化越來越多。

  楓溪陶瓷藝術的沃土,養育和造就了一批批陶瓷藝術大師。吳維潮是廣東省工藝美術一級大師,他的父母都是楓溪的瓷藝工,用他自己的話説是"玩著泥巴走進陶藝之門的"。

  採訪:廣東省工藝美術一級大師吳維潮

  “我更注重這種民間藝術的吸收,還有一種現代的理念夾在裏面。而且我現在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這種雕塑融合了中國畫裏面的一些意境,還有詩歌、舞蹈裏面的一些內涵,一些底韻再加上潮州的古文化。特別是潮州工藝美術裏面的木雕、大吳的泥塑,還有那種抽紗。這種種的藝術涵養給我這種陶瓷雕塑給予了現在的這種生命力。”

  吳維潮對陶瓷有著深厚的情感,他甘於清貧,樂於一輩子與泥巴打交道,17歲就開始學藝的吳維潮,一直醉心於瓷塑藝術的探索,他大膽地將傳統的青花瓷運用到他的人物瓷塑的裝飾中,使作品質樸中折射出超意識流,給人一種很前衛的感覺。

  採訪:廣東省工藝美術一級大師吳維潮

  “潮州陶瓷,它最大的一個代表性的特點就是陶瓷雕塑,因為陶瓷雕塑,它是在潮州陶瓷藝術裏面佔了比例比較大,量也比較大。特別是這幾年興起的一種出口,打到世界。所以每屆交易會,這種陶瓷雕塑,陶瓷藝術裏面的作品都特別多,創新的東西也特別多。”

  楓溪人以當地優質的瓷土,傳統的制瓷技藝把工藝陶瓷與日用陶瓷融為一體,使日用陶瓷工藝美術化。楓溪的日用瓷,用國內外高級的陶瓷原料,經過精細加工,科學配製,使瓷質細膩緻密,表面光滑,透光性強,達到白如玉,聲如磬,明如鏡的效果。在造型和裝飾上迎合了世界潮流和新時尚,使楓溪成為中國最大的工藝化日用陶瓷生産和出口基地。

  在楓溪,陶瓷的從業人員有五萬多人,是全區總人口的一半。為了加強陶瓷後備人才的培養,楓溪陶瓷研究所創辦了廣東省陶瓷教育基地,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讓他們從小認識陶瓷、接觸陶瓷、體驗陶瓷的良好環境。

  孩子們對陶瓷課充滿了興趣,他們的陶瓷作品雖然還顯得稚嫩,但楓溪未來的陶瓷大師也許就在他們中間。

  隨著對外貿易的擴大,近年來,楓溪工藝陶瓷吸收歐美國家的技法和題材,研製出既保留楓溪傳統特色又具有歐陸風格的藝術品,受到各國客商的青睞,成為楓溪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産品。

  楓溪的建築衛生陶瓷,經過幾年的努力,瞄準國際名牌産品的質量和標準,改進原料配方改革成型生産工藝,引進先進的窯爐設備,採用現代設計手段,使産品從造型款式,釉面色調等逐步接近國際名牌産品,在國外市場贏得了相當份額。

  陶瓷工業是楓溪區的主要經濟支柱,也是潮州市工業四大支柱之一。楓溪陶瓷繼承了中國的傳統工藝,又大量吸收了西洋的技法,這種兼收並蓄的文化心態,使楓溪陶瓷具有廣泛的國際性。楓溪陶瓷人開放的胸懷帶來開闊的視野,又使楓溪陶瓷超前、時尚。楓溪,正成為中國南方的新瓷都。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