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郝紅憲 攝像:王巍
從清康熙年間,大約是公元的1670年開始,長春就成了向關內朝廷進貢的後備地。當時這裡每年都要把東北的黃魚、蜂蜜和梅花鹿運到北京去。現在的長春市雙陽這個地方,當年就因為向朝廷進貢梅花鹿出名的。相傳有一年,野生的鹿捕不了那麼多,還有一頭鹿的嘴也破了,朝廷的規矩又非常嚴,獵戶們都犯愁了。這時老趙有個十幾歲的男孩,站出來説:今年送鹿我去。到了京城,慈禧一看有一頭鹿為什麼叼著一朵花。小夥子就跪下來説:那不是花,那是靈芝草。這個鹿就是為了求這個靈芝,從山崖上掉下來把嘴摔破了。慈禧聽後極為高興,沒有責怪送來了一頭豁嘴的鹿,還當下封小夥子為鹿官。從此雙陽這個地方也就成了聞名的鹿鄉,後來野生的鹿越來越少了,人們從捕獵梅花鹿慢慢變成了家庭飼養。也摸索出了一套養好鹿的經驗。
採訪
養鹿農戶
“從飼養這塊來説,主要根據鹿的不同季節,要進行調配不同的飼料,長茸季節需要是高蛋白,母鹿懷孕期間也需要各種營養,比如説鈣、磷等等,所以養鹿的事業來説實際它是非常講究科學的,不講究科學,鹿茸産量就低,有可能子鹿呢成活率就低。”
雙陽人養鹿也有幾十年光景了。長期的飼養,人越來越了解鹿的脾氣,與鹿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了。王麗輝到鹿苑當飼養員已經幾年,別看她年輕,人們都叫她鹿媽媽。她的鹿兒女有上千頭。
採訪
王麗輝
“喂飼料的話,一般都是喂三次,喂奶的時候一天喂四次,所以我就來的早點兒,其實説起來也挺辛苦的,尤其是喂奶的階段,每天早上四點我就得到這兒,它們一齣生就抱出來,就是我喂的,一直喂到這麼大。所以跟我就特別熟悉了,聲音了,人身上的氣味,它的嗅覺也挺好的。可以聞到人身上的氣味,它都能聞到。”
鹿園裏的鹿見了生人還是會有些緊張,但見了王麗輝那真是親熱的不得了。每天早上4、5點鐘王麗輝就要來到鹿園,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連結婚生子都顧不上回家照顧,就這樣與鹿為伴,把鹿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採訪
王麗輝
“因為鹿一下胎,生下來就抱出來,第一眼就看到我,一直是我喂到這麼大,所以感情特別深,就像它媽媽似的,這是人工喂養的,抱出來可以喂牛奶,拿奶瓶子一個個那麼喂的,就像喂小孩似的,所以它跟我感情特別好,我跟它們感情也挺好的,我在這塊都已經喂了四五年了,所以對它們的感情都比較不錯了,因為鹿吧還比較溫順的,從來不傷人。”
採訪
王麗輝
“像一般的都説是鹿媽媽,這跟孩子一樣,一下生就是喂奶,因為鹿吧必須得給它們排便,要不排便的話,胎屎便不出來,容易堵死,就跟小孩似的,又給它擦巴巴,又給它喂奶,跟伺候孩子一樣一樣的。所以都挺有感情的,它們對我也挺有感情的。如果我要幾天不來的話,別人一喂有點發生,它都不願意吃料,不願意吃食,就是總叫喚。像我要是一走的話,都在門口來回走,吱吱的叫,就找。”
東北大地遼闊富庶,有句老話講:關東山,三件寶:人參、貂皮、烏拉草。説的就是這裡自然資源豐富,也給人們帶來了富足。當年清朝統治者認為這裡白山黑水間的寶貝都是他們的,別人不得染指。其實,東北地區早就是中華眾多民族的共同家園,他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漁獵耕種、發展文化的同時,也和自然界的動物和諧相處,建立了彼此依存的關係。
如今的鹿鄉,靠鹿吃鹿,加工鹿産品,形成了産業化,戶戶蓋起磚瓦房,家家的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