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李春麗 攝像:杜建濱
廈門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它與台灣僅有一水之隔,距離最近的金門諸島只有兩千多米左右。80%的台灣人均屬閩南語系,閩南文化成為台灣本土文化的核心。1989年,中國政府首次批准海滄設立臺商投區,因此吸引了大批台灣商人前來投資,從而使廈門成為臺商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採訪 :美格農藝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錦桃
“因為這邊跟台灣差不了多少 , 語言文化 、生活習慣差不了多少,所以感覺不像在廈門象在家一樣。”
採訪 :春保鎢鋼集團總裁 廖萬隆
“我們的員工都是閩南地區、福建地區的,我們溝通都很方便、奠定了我們事業的基礎、當然我們廈門這邊海陸空內渡交通已經都很成熟也很方便雖然是一個小城市、中小城市我覺得我們這個産業在這發展是很有利的。”
臺商在廈門投資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臺商在廈門的投資發展進程大致分為為最初試探和中期的擴張,以及現在的調整階段這三個階段,目前已呈現岀良好的發展勢頭。據2000年統計資料顯示,臺商在廈門的投資項目多達1600多個,主要以機械、電子、輕工、建材、化工等行業為主,這些項目的投資額為38億多美元。廖萬隆是最早來廈門投資的臺商之一。
採訪 :春保鎢鋼集團總裁 廖萬隆
“我是八七年來的、八七年當時是買賣産品銷售到國外、把我們大陸的産品銷售到國外、九四年就開始籌備塑廠,政府單位都幫我疏通,主動幫我們,據我們了解政府他們很用心的,非常難得,比起我們三十年代在台灣創業好了很多。”
1994年,廖萬隆籌備興建了春葆鎢鋼廠,鎢鋼廠現有2000多名員工,産品遠銷世界。
採訪 :春葆鎢鋼集團總裁廖萬隆
“看他們都已經熟練了都已經是熟手了,技術轉移,真的,現在比較熟練了。我三十年代在台灣創業的時候,一無所有,台灣當時的經濟發展一無所有,那麼,在台灣到了一定的階段,我們到大陸來投資,那可以説是第二春,創業的第二春。那現在不敢説怎麼樣的,但現在什麼都有 從一無所有到什麼都有所以我們珍惜在大陸投資的機會。”
多年來,廈門市政府為了促進大陸和台灣地區的經濟合作,努力為臺商營造良好的經貿投資環境,為此,廈門市政府制定、頒布有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合作機制,贏得了臺商的信任和讚譽。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一年,入岀廈門口岸的台灣人數多達三萬多人次。
採訪 :廈門市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黃呈建
“我們提供他的這個賺錢是按照我們有關的法律法規,自己又認認真真地做,相關部門給他們提供優質服務,讓他們又能融入我們這個社會,這樣他們不管賺錢也好,就能夠很快再增值擴産,或者能夠反饋社會,讓他們感覺到比較舒暢。”
臺商企業在廈門的生産經營上已基本形成了“台灣接單、廈門生産、行銷世界”的營銷格局。很多臺商在廈門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夢想。
採訪 :美格農藝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琰熀
“因為我從小對這些花花木木的很感興趣,在台灣苦於沒有這麼大的地方可以任意種這些東西,我覺得這邊土地這麼大,人工這麼便宜。那我就也來玩一玩這些東西,就在凱歌球場斜對面弄了一塊地種起來。”
陳琰熀建立的美格農藝園,培植銷售來自世界各地品種繁多的花草樹木,尤以培植蘭花為主。其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從當初的百餘畝地發展到現在的近五百畝地,推動了廈門精緻農業發展。
採訪 :美格農藝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琰熀
“我每部車子上面都有我自己用的剪刀,我可以剪草、可以拔草、因為這些花它很乖、當你照顧好它、它就欣欣向榮、讓你覺得很喜悅、所以這種工作是一種享受。”
現在,陳琰熀的家人大多生活在廈門,他的兩個子女畢業于廈門大學。
採訪 :陳琰熀的女兒
“我現在覺得廈門真得是進展很快、而且很明亮很乾淨,廈門給我感覺是這樣事的。”
臺商在廈門投資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增強了廈門的經濟實力;增加了廈門的就業機會,從而成為廈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據2000年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廈門台資企業雇用大陸員工210多萬人,臺商在廈門的投資效率居中國大陸五個特區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