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章晶 王倩 邵群 攝像:梁濤
中國武術又叫中國功夫。在過去的冷兵器時代,它是一種用於戰爭的手段,近代槍炮發明以後,武術逐漸演變為個人防身護身的一種技藝。隨著華人功夫影片在世界各地的放映,中國功夫的魅力開始逐漸被世人所了解。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古代傳統文化,中國功夫在濟南這塊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這裡是濟南的一所武術運動學校,以教授散打技擊為主。它的學生們大多來自山東各地和全國各地的農村,武校成立剛剛有一年左右,這些學生們就已經參加了國內和國際間的七、八個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好成績的取得並不是偶然的,大多數學生在進入武校系統習武之前,就已經在家裏練習過拳腳。在濟南,類似于這樣的武術運動學校還有許多。
採訪:濟南市武術協會秘書長 李恩久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文事武備的這種強國之策,當時的文人都提倡要佩劍,所以説在當時齊魯的尚武之風非常強盛,到了宋朝,水泊梁山這些英雄豪傑,把武術作為除暴安良的一種手段,在我們山東濟南地區也影響非常大。”
今日的濟南,古風宛在,一大早,在市政府家屬院的墻外,就可以看到幾十個人在這裡練習太極拳。他們都是楊氏太極拳協會的會員。這些人裏邊既有省直市直機關的幹部,也有從郊區騎了幾十里地自行車趕來的農民。太極拳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武術套路,它柔中帶剛,變幻莫測,可急可緩,非常適用於強身健體,防病治病。
採訪:濟南市楊氏太極拳協會會長 郝明芝
“俺楊氏太極拳協會現在會員是2800多名,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是1000多名,太極拳作為健身來説,它是氣血循環比較好,現在濟南練這太極拳的各家各派,可能都有一兩萬人了,現在還逐步在發展。”
在今日的濟南,武術已逐漸成為人們鍛鍊身心,強健筋骨,益壽延年的手段,參加晨練的眾多的人群和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武術套路,在濟南形成了非常壯觀的景象。廣泛的群眾武術運動,造就了許多業餘武術高手,在這裡晨練的人群有一位叫靖傳奇的女孩,剛剛十四、五歲的年紀,是濟南八中的學生,2002年,她取得了山東省首屆太極拳錦標賽楊氏——太極拳的冠軍。靖傳奇是濟南市武術協會秘書長李恩久的徒弟。
李恩久長期致力於收集整理各種民間武術套路,培養民間武術人才,他現在表演的拳種叫螳螂拳,他的另一個徒弟趙民是市外經貿局引資處的副處長,在濟南國際武術節中曾經多次獲得金獎。
採訪:濟南市外經貿局外商投資管理處副處長 趙民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在我們濟南開展得也非常好,群眾基礎非常好,從92年到2000我們濟南曾經先後舉辦過四次國際武術節,這國際武術節規模最大的一次是由17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武術團體來參加,最多的人員達到300人左右,我們濟南每次都派出一些優秀的運動員參加。”
袁增強,退休教師,他也剛剛獲得2002年全國形意拳名家比賽一等獎。
在濟南,最土生土長,最具傳奇色彩的武術套路是大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濟南教書的時候,曾經入鄉隨俗練習過武術,他以一篇“五虎斷魂槍”的短篇小説來描寫自己的師傅馬永奎老師那出神入化的技藝,那平端大槍的功夫,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得益於民間濃厚的習武氛圍,武術教育在濟南開展得甚為廣泛,許多娃娃們從五、六歲就開始練習拳腳了,這位杜以蕭小朋友,今年剛剛八歲,就已經在省運動會裏取得大槍第一名和擊劍第二名的好成績。他的其他同學們也個個身手不凡。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濟南市武術協會已發掘出傳統民間武術套路66種,其中有許多已經瀕臨失傳,作為市武術協會的秘書長,李恩久先生對民間武術不僅收集整理,還自覺學習和嘗試運用。他的這些努力已經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他對於中國傳統武術的內功修煉方面鑽研頗深,這種結合印度瑜珈術的中國傳統武術能夠在一瞬間達到力發千均的效果,是中國武術的一種獨具的特色。
武術的運用在於技擊。散打搏擊那非常靈活的動作和積極的身體狀態,贏得了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喜愛。在濟南,散打搏擊類的學校越開越多,他們經常參加一些省內、國內甚至國際性的武術對抗項目,這些齊魯英兒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採訪:濟南市伯樂搏擊運動學校校長 王啟濤
“在這一年當中我們取得四個全國冠軍、六個省冠軍,包括三個女子的山東省冠軍,隊員呢有七人次輸送到各大體院進行深造。”
在濟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尚武之地,中國武術在傳承中有著發展,武術作為中國的“國術”之一種,它對豐富濟南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