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南昌]《起飛在南昌》 2003-019(140)


  編導:謝媛 攝像:朱奕

  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的國慶大典上,由南昌洪都航空集團自行研製的強五飛機編隊,從天安門上空飛過,接受檢閱。強五飛機是新中國第一代超音速強擊機,她威武亮麗的雄姿,吸引了所有注視的目光。

  其實,對強五飛機的誕生地——南昌來説,製造出新中國第一代飛機、填補了中國航空工業空白的,還不僅僅限于強五飛機。

  早在48年前,南昌人就把新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架教練機——雅克-18送上了藍天。雅克-18的試製成功,令中國幾代航空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然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飛機的製造者們曾經經歷了一個艱苦的創業歷程。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人民空軍的飛機第一次飛過天安門,向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致敬。然而,在這個編隊中,還沒有一架飛機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剛剛組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入朝參戰。為了迅速適應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全力保證空軍飛機的修理,中國先後建立了幾家飛機修理廠。1951年4月,洪都航空集團的前身——洪都機械廠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成立之初,工廠只是修理原蘇聯雅克-18教練機。當時,技術力量極其缺乏,工廠就從社會上調集了各種技術人員。他們當中有汽車修理工、有鈑金行當的手工藝者,也有剛剛從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

  採訪:原鍛接車間工人 王金木

  當時的情況是相當困難的,為什麼相當困難呢?一個是我們技術不熟練。像我們剛進廠,從技校進來的,沒進來以前,什麼都不懂,別説是製造飛機,連飛機看都沒看見過,相當困難。

  儘管困難重重,洪都機械廠不僅擴大了修理範圍,同時開始對飛機零部件進行試製。隨著零部件試製工作的不斷推進,人們也在設想著:我們自己是否可以製造一架飛機呢?

  1953年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開始執行的第一年,那是個百業待興、百廢待舉的年代,而航空工業得到了優先發展。蘇聯雅克-18教練機的試製工作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開始啟動,人們給雅克-18起了個中文名字——初教5。

  當時,試製人員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資料的匱乏,除了幾張供修理飛機用的圖紙外,大部分圖紙都要靠按實物測繪的辦法補齊。

  採訪:原設計科設計員 周良弼

  在補圖的過程中間,問題是很多的,一系列的問題都出來了,諸如:材料的選擇,還有防腐問題,材料的強度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在圖紙上標明,這些東西都沒有資料,所以説,困難是極大的。

  當時,工廠僅有的十幾個大學生都參與了圖紙的測繪、設計工作。

  採訪內容:

  因為當時我們剛參加工作,技術人員都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學是學了一些東西,一看到設計的東西,難度是很高的,所以,在那個時候,時間又這麼緊,怎麼辦呢?我們很多的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包括睡覺,都在辦公室睡覺。但是還有技術上的問題怎麼辦呢?領導就組織起來學習,每個人給列個題目,跟圖紙有關的,你把它吃透,到時間上講臺講課,答辯,通過了,驗收了,那麼算合格了,所以在這樣情況下,圖紙的問題搞標準了。

  經過一百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努力,1954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架自行製造的初教5教練機終於試飛成功。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了嘉勉信,向洪都機械廠表示祝賀。

  採訪內容:

  我們第一架飛機上天以後特別感動,大家心頭就想,我們自行設計的飛機究竟該哪一天上天?1958年,我們的第二架自行設計的教練機起飛了,感覺到更自豪,因為這個不是按別人的圖紙製造的,而是自己的創造。

  48年過去了,洪都航空集團在近半個世紀裏,先後填補了多項中國航空工業的空白。其中,研製設計了6種飛機,改進改型19種飛機,共生産飛機4千多架。在這48年間,中國又自行製造了殲擊機、強擊機、運輸機等多種飛機,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新中國第一架自己製造的飛機是從南昌起飛的。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