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丁樵 攝像:李毅
每年秋季開學以後,宜興市和橋鎮高級中學的學生們都能迎來一個學校自己設立的節日——體育節或者藝術節。
一套活潑新穎的體操引起了學生們濃厚的興趣,這是今年體育節上,同學們即將展示的新內容。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體育教師
以前的廣播操是由口令叫的,比較死板的,現在完全聽音樂的節奏,把學生的樂感就提高了,那麼就更加體現我們這一套操的主旋律,叫《青春的活力》。
十多年來,體育活動在這所鄉村中學蓬勃開展,在這裡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是興趣和愛好,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條件的項目。既達到了鍛鍊身體的目的,又成為調節緊張學習生活的有效手段。
為此,學校幾乎每年都有畢業生被體育學院和飛行院校錄取。
採訪:邵錫昌 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校長
蔣軍,是我們86年向部隊輸送的,在國慶50週年大慶上,他駕駛著我們飛行隊的第一架飛機,穿過了天安門廣場。總共這上面我們輸送了15名飛行員。
多年來,和橋中學走出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七名,將軍十六名,大學校長二十三名等一大批知名人士。
物理學家周培源 內燃機專家史紹熙 核工業專家唐西生 化學家唐敖慶
人才輩出的局面與這裡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有關。和橋中學有著九十年的建校歷史,而有同樣長的辦學經驗的鄉村中學,在無錫隨處可見。
人們説,在無錫的鄉村裏,看到的最好的建築必定是學校。今天,如果你有幸徜徉于這裡,你會發現,這樣的判斷大都不會錯。
改革開放以來,地處長江三角洲的蘇錫常地區,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無錫大大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城鄉之間在教育上的差別逐漸縮小。
採訪:無錫市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
那麼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呢,我認為是農民辦教育的積極性高,因為農民跟城市居民不一樣,他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地方,他的子子孫孫將來還要在這個地方的生活下去,他的流動性相對來講要小一點,那麼辦好一所學校,不僅使這一代農民受益,他的子孫後代都可以受益。
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在教與學兩個方面具有先天上的劣勢,這就是資源上的缺乏。在錫山高級中學這座同樣有著百年曆史的鄉村中學裏,率先進行了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置課程的改革實驗。
在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科目的前提下,研究開發出了八十多門課程。這些課程不僅適合學校自身實際,同時又是對提高學生素質,擴大知識領域方面來説比不可少的。這些課程被稱做校本課程。
電視課是學校投資上百萬元開發設立的。雖然中學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條件和精力下掌握系統的電視理論和實際技能。但是這一課程的開設對中學生來説有助於打開了一個領域的窗口。事實上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廣播電視電影方面的高等院校。
朱士雄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針對農村中學的孩子,相對的人文素雅比較差,學校在校本課程的開設,必然要增強了人文素雅類。
釣魚課是錫山高中設立的一門新穎而有趣的課程,
採訪: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體育教師
除了教會學生學習,我們還要教會他們生活,懂得如何找到一種休閒方式。在釣魚過程當中,許多原來在教室坐不穩的學生,坐在河旁邊,他們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對培養學生耐心起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致力於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研究、探索問題,創造機會使學生成為實踐者。為此,學校專門開發出了研究性課程。
語文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班裏的刊物的編輯資格實行競標。結果,學生們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大大出乎老師的意外。
學校最終決定,把校刊交由這幾個小組輪流組版。讓這一虛擬的設計變成現實。
採訪:朱士雄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作為一所好的學校,我感到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創設一種環境,能形成一種文化,在更大程度上能形成一種激勵的機制,在充分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著他發展潛能這種基礎上,能夠創造條件,使得他來發展
做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這句育人目標,乍一看好像是一句口號,實際上,它是無錫所有鄉村學校現實的育人目標的具體表現,明確了鄉村學校的辦學目標,這就是,為當地建設培養有用之才
在和橋鎮,幾十年來,鄉村學校培養的大多數人才都成為當地鄉鎮經濟的建設者。而迅速發展的鄉鎮企業又為當地教育的發展提供著財力和物力。
採訪:程同德 中共宜興市和橋鎮黨委書記
我們這幾年,每年對教育的投入,要達到我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就是對教育的投入增長速度要大大超過我財政的增長速度。
採訪:無錫市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
不管是城市裏面也好,農村裏面也好,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能夠接受最良好的教育,而且現在這個要求越來越高,不是一般的就讀書就可以了,一定要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鄉村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無錫教育的整體提升奠定了基礎。近年來無錫教育的發展走上快車道,在一九九三年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以後,向兩頭延伸,到上一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已經普及了包括上學前三年和高中階段在內的十五年教育,而現在從十五年教育的基礎上又繼續向兩頭延伸,下至零到三歲的幼兒教育,上至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目前無錫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40%,即將進一步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