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歷史中國     魅力中國     今日中國         



[哈爾濱]《老照片新建築》2003-002(123)


  編導:李明 徐曉天 攝像:劉學成

  昔日的照片是歷史凝固的瞬間,是歲月遺留的一張張請柬,邀我們去會晤消逝了的昨天。

  這位老人整整耗費了近50年的心血,用他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哈爾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和變遷。

  採訪:攝影師 韓昭寬

  “在53年城市建築剛開始,當時我33歲,那時候哈爾濱城市稱之為改造城市,開始拍照哈爾濱建設現況,凡是一切規劃設計都將必須有照片配,用在建築設計上,用在規劃上不少,拍照片,全都要不管什麼地方,細部和局部都得拍出來,那時候照片子必須基本一個保一個,你現在説,第二張有沒有,沒有,就這一張,因為照一張,就是一張不可能照太多。”

  但凡來到哈爾濱的人都説:"哈爾濱開放,漂亮,挺洋氣的。"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哪個城市,只要你踏上這片熱土,就會被她的青春活力所感染,早在本世紀20年代,哈爾濱就以其鮮明的國際特色和人文景觀,受世界青睞,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稱。

  採訪:哈爾市城市建設局 局長 高迎祥

  “近些年來,大致上我們由於廣大建設者的努力,現在新近改造道路面積900萬平方米,新建橋梁140座,新增綠地面積大致在700萬平米左右,新增住宅3500萬平方米左右,使整個城市面貌發生很大的變化。”

  1997年6月,隨著周邊幾座居民樓和商用樓的爆破巨響,一座歷時80多年滄桑,著名的,拜佔庭式建築,聖.索非亞大教堂突現出來。這是哈爾濱市政府改造城市,保護文物建築的工程之一。翻開歷史的老照片,你會由衷的驚嘆"真是舊貌換新顏"。

  採訪:哈爾濱市城市建設局 局長 高迎祥

  “對於保護建築,我們哈爾濱格外重視,哈爾濱是在1996年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文物名城,評他的原因在於哈爾濱市保護建築太多,雖然年輕,但是發展非常快,哈爾濱市以中央大街為代表的保護建築,這是一種人類的文化遺産,是哈爾濱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應該把它留下來,是歷史的見證,是哈爾濱歷史的縮影,各種建築,一看到樓就知道五十年代的青石墻,一看到房八十年代的,陽臺特別小,一看這個九十年代後期的,落地窗,房間大小都不一樣,建築凝固了音樂,特別住宅也看出了一個時代的經濟的縮影。”

  哈爾濱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使得這位與建築攝影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韓昭寬老人,在家裏坐不住了。

  採訪: 攝影師 韓昭寬

  “這條河是哈爾濱市中心地帶的一條碼頭河,實際是污水河,又臭又臟,周圍的居民遭殃,現在改造了,這個橋那時候是木制的,像這個拍的,55年拍的,來回走車只能走馬車,小型汽車,大車,客車,載重車,不能走,很困難,都繞很遠才能到哈爾濱市,現在和以前大不一樣了,變化太大了,最近改革開放以後,改成清水河,兩邊成為了綠地,休閒區,這和以前大不一樣,以前這個地方都是貧民窟,房子不像房子,簡直就是垃圾堆。”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哈爾濱竣工鞭炮此起彼落,建成了嵩山、紅旗、宣慶、閩江、河松、河柏等住宅新區,式樣新穎,造型獨特,功能配套,設施完備,堪稱住宅新典。1997年竣工的閩江住宅小區,有“威尼斯花園”之稱,以中心花園為核心37棟建築環繞周圍。整體造型為歐式風格,將俄式、法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築風格包融為一體。

  霽虹橋是一座已有六、七十年曆史的鐵路跨線橋,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依然擔負著它的使命。它是哈爾濱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座立交橋了。

  採訪:哈爾市城市建設局 局長 高迎祥

  “哈爾濱市是很特殊的城市,先有鐵路後有城市,哈爾濱市城區內鐵路網的密度全國第一,先有鐵路後有城市在城市建設中路上一個最大的障礙,橫跨鐵道線,拉濱線,濱綏線,繽長線,哈大線,一共七條鐵路匯集哈爾濱市,哈爾濱成了鐵路網密集的地方,是交通樞紐,道路橫跨鐵路,平交一個不安全,一個影響速度,這樣不得已建立交橋,哈爾濱立交橋可能是全國除了上海、北京之外最多的。 ”

  讓歷史的目光回望一百年前,你就會看到聽到,隆隆的車輪,高揚的汽笛,打碎了哈爾濱“田園牧歌式”的寧靜。當世界歷史的腳步跨向新千年的第一個世紀,哈爾濱敞開熱切的情懷,打開每一扇微笑的窗口,迎接四海的賓朋。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